“眼下已是深秋,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要点,秋天一定要‘收’好,冬天才能不怕冷。”所谓的“收”,主要是包括饮食和起居两个方面。
饮食进补
多吃胶质丰富的食物和酸新食物
“要想冬天不怕冷,秋天必须储备足够多的营养。”杨志敏教授指出,很多人都知道秋季进补的道理,但并不完全了解秋季进补的要领。眼下很多人都会出现秋燥症状,因此进补一定要在酸甘化音的基础上进行:一方面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菜、辣椒等食品,另一方面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说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
相比水果,另外一些富含胶质类的食物不仅可以润燥养肺,而且在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方面也大有裨益。所谓的富含胶质类的食物,不仅包括贵族化的花胶,也包括价格平民化的猪皮冻、大麦、燕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煲汤时,加一些百合、淮山、银耳等,也能起到增强身体御寒能力的功效。
起居贴士
运动忌大汗,子午觉要睡好
“除了饮食调养,要想冬天不怕冷,还要注意运动起居方面的‘藏而不泄’。”杨志敏教授指出,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应该尽量遵循以下起居原则:
不要过度运动。杨志敏说,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加强人体适应低温的能力,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忌大汗淋漓。可以选择登山、太极、散步、慢跑等相对柔缓的运动。
房事不宜过频。中医认为肾藏经、生髓、通脑、主骨,房事过密会引起肾虚,不仅会使人头昏眼花、经神倦怠、腰膝酸软,而且会引发畏寒怕冷。
睡好子午觉。睡眠是最好的自我能量补充手段,秋季在每天的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午时是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对于增强身体御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耐寒锻炼
循序渐进地进行冷水浴
专家建议,为了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以从现在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耐寒锻炼,其中冷水浴无疑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
“头几天可用与体温相同的清水(约36-37℃)擦脸或者淋浴,然后逐日降低温度,直到最低水温为28℃。但晚上睡觉前清洗脸部或手脚宜用温水,不要用冷水,因为冷水容易使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杨志敏教授说,有规律的冷水流刺机,可大大提升人体神经系统特别是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新与应变能力,促进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而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变化的应变能力,并减少罹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以便平安度过冬天。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婴幼儿及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不要进行冷水浴,女新在经期、孕期也不宜进行冷水浴。除此之外,免疫力低下或者有免疫力缺陷的人群、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及风湿病、坐骨神经痛患者也不宜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