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农民挥汗如雨。梁国柱摄
“上半年种了300多亩甜玉米和糯玉米,迎来大丰收就算累也值。”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渌口镇松西子居民彭双棉高兴地说道。
今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流转了500多亩地种植玉米,现在正值采摘季,她和村民流汗一起采摘、装袋、过磅、装车,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渌口镇属城关镇,近年来,城市扩容提质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随之也带来了耕地抛荒、粮食安全等问题。为了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以来,渌口区渌口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种植结构调整、治理抛荒等工作。
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全程先进技术支撑,在梅子湖片区的松西子、花园、均坝等8个村试种鲜食甜玉米1000亩余,打造村与村、村与企融合的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擦上腾飞的翅膀。
支部领办,集体经济有“思路”
为找到适合本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渌口镇带领各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开展多番市场调研,积极与公司对接,最终确定与重庆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长期技术支持模式,在松西子、花园、均坝等8个村流转1000余亩农田种植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周期短、见效快、前景好的鲜食甜玉米。
根据目前收成请况,亩产量预计可达1600斤,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增收200余万元,实现了支部有力、土地盘活、生态改善、集体经济发展的四方同向受益。
产业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发展甜玉米过程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坚持产业组织化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提高周边村民就业机会,村集体合作社优先雇用本村和周边村民到合作社务工,让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振兴,强村富民有“钱途”
“看到镇里花这么大心血支持,我们与其观望,不如主动出击。”渌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建平介绍,过去该村关口组有80亩地是征收储备地,但征收项目一直未启动,地荒废了,无效益,该村村集体合作社将闲置的80亩地流转过来,并吸纳村里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务工。
目前渌口镇共种植玉米1000余亩,每亩田的人工费用是800元,可为村民提供80余万元的用工收入,既让年龄偏大的村民不再离乡务工,同时也让他们端稳了手中的“饭碗”;另一方面,村集体合作社积极动员全村党员、群众以土地入股和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党支部把牢利润分红主导权,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粗略估算,每亩玉米地可以增收2000多元,光靠种玉米一样,村集体就可以增收10万元以上。”唐建平笑着说,加上村上门面租金收入一年有1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有望翻番。
企业托底,产销融合有“保障”
“项目没搞成的话,你们负责吗?”“我们没种过玉米,技术怎么解决?”“种出来了,销得出去吗?”……在打算种植玉米后,渌口镇召集村党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征求意见建议,但质疑与担忧的声音纷至沓来。
为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切实解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渌口镇与博恩科技公司、株洲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技术支持和收购协议,由渌口镇党委政府免费提供玉米种子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博恩科技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统一实施田间管理,安排技术人员长期驻扎村上,对农户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做技术指导,株洲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保底收购。
“我们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要,在虫害多发季,还人工捉虫,保证鲜食玉米的品质。”种植大户彭双棉今年流转了花园、杨梅、均坝等村的500多亩地种植玉米,她介绍,该镇成立了甜玉米种植领导小组,每10天会举行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各村互相学习种植经验,避免“踩坑”。
同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渌口镇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镇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到起垄栽培、下种、除草、中期管护和后期收获等环节,最大程度保证了玉米的品质。
在短短3个月内,渌口镇甜玉米迎来大丰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让村集体经济获得了“第一桶金”,集周期短、见效快、前景好等优点于一身的鲜食甜玉米,让渌口镇及其他村更加坚定了发展特SE产业的决心。
收完这一茬,渌口镇马上开始今年第二茬种植,预计扩大到2000亩,进一步擦亮“松西子甜玉米”品牌。这一快速裂变效应,也吸引了渌口区其他7个镇纷纷前往渌口镇观摩学习,希望带回“真经”为辖区村集体经济“消薄”“增强”提供有效路径。(刘晓欢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