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二学生,目前跟随导师张兴华进行玉米籽粒TUO水特征研究。团队的玉米育种总体目标是高产耐密抗旱宜机收,玉米成熟后的TUO水速度是影响机收的重要因素。2021年起,万文婷以不同TUO水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错期播种,在玉米成熟期取玉米果穗样品称量籽粒鲜重和干重,计算籽粒TUO水速率并综合评价籽粒品质,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玉米材料供团队育种。
“我家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家里种了20多亩小麦、玉米、大蒜。休假时,我经常帮助家人干农活,因此对农业非常有感请。读研期间,我对玉米育种的基本技术与实际草作有了一定了解。下一阶段,我计划以玉米分子育种技术为研究方向攻读博士学位。时不我待、强国有我,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育种工作者能为种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万文婷坦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团队成员杨琴长期致力于玉米数量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分子育种研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玉米材料中找到优异的抗病基因并加以利用。一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感病材料进行抗病新改良;二是利用转基因手段或基因编辑技术增强玉米材料抗病能力。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团队玉米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玉米育种事业实现新发展。”杨琴说。
薛吉全认为,玉米育种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的过程。变异的创造和选择基于一定的数据,现在需要更加全面、立体、综合的数据支持变异的创造和选择。目前,玉米育种事业已在从经验到科学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未来还需要逐步从科学育种走向智能育种,形成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育种体系。希望年轻一代的玉米育种工作者认真研究、严谨治学,推动我省玉米育种事业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