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3800多万公斤
每年全国29个省份、8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8000多名专家来海南从事南繁育种,科研育种面积4万多亩。三亚、陵水、乐东、东方、临高、昌江等地发展农作物制种产业,常年制种面积超20万亩,繁育优质南繁种子3800多万公斤。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祝华)5月24日,记者从海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热带特SE高效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专场获悉,海南立足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全国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热带特SE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连续3年实现增加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海南热带特SE高效农业2019、2020、2021年增加值分别为:785亿元、842.89亿元、962.04亿元,增速为3.1%、4.1%、14.1%,为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其建设进展请况备受关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黄正恩介绍,海南省划定了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建成乐东县抱孔洋、陵水县安马洋配套服务区。每年全国29个省份、8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8000多名专家来海南从事南繁育种,科研育种面积4万多亩。三亚、陵水、乐东、东方、临高、昌江等地发展农作物制种产业,常年制种面积超20万亩,繁育优质南繁种子3800多万公斤。
“海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贤介绍,聚焦种业和热带特SE高效农业,海南省科技计划专项设立了省重大科技计划热带特SE高效农业领域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农业领域,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海南省科技厅推行项目“揭榜挂帅”制,今年发榜的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中,“东风螺循环水生态养殖研发与示范”等4个项目聚焦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三亚挂牌运行,成为我国19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海南儋州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建设。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目前已建成经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新、开放新科研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成为我国集中连片、体系配套、设备先进、有影响力的种业创新平台。全省共有涉农重点实验室41家,涉农院士工作站42家。
王贤表示,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正加速向海南汇聚。首个中编机构中国农科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揭牌,崖州湾科技城已入驻17家知名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415家。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53家。李家洋、朱健康、钱前、曹晓风等42位院士在海南设立院士工作站,活跃在农业科技创新一线。全省“双百”团队中,热带高效农业类型团队达15个。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全球招聘博士后75名。
此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南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省登记科技特派员2235名,实现全省贫困村全覆盖,保障了11个中西部市县和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名以上省级农业科技专家结对服务。该省已实施10期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累计派遣488人次,覆盖101个乡镇。全省建设农业科技110服务站(科技特派员服务站)251个,为农民生产增收提供综合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