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池州日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暮春时节,走进香隅镇漕东村,绿水青山与白墙灰瓦的农舍相映成趣,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村民们在家门口悠闲地聊着天,一幅春意盎然、生态宜居的美丽图景尽收眼底。
漕东村是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暨“双招双引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召开以来,该县干群齐动手,通过打造和谐村庄风貌、建设便利基础设施来营造优美如画的人居环境,实现全域“气质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环卫整治打通“最后一公里”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度是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方式的真实写照。为全面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变农村“脏乱差”局面,该县采取“村居收集-乡镇转运-区县处理”的治理模式,农村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大幅增强。
“以前村里机鸭到处跑、污水遍地流的场景不复存在了。”龙泉镇瀼塘村村民李启胜说,“开年就抓环境整治,一年心请都会好,为党委政府点赞!看着村子越来越美,大家打心底里高兴。”
闭环一条链,循环一张网。该县通过建立“户投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使所有乡村具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成熟的治理技术、健全的监管制度,推动全县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水平快速提升,打通了环卫整治“最后一公里”。
农村改厕告别“一个坑、两块砖”
整齐的瓷砖墙壁,洁白的陶瓷蹲便器……在官港镇洪畈村,村民何大爷家里改造完的农家厕所干净整洁,没有一点异味。“自从‘旱改水’使用冲水马桶以后,我家的厕所安全、方便又干净,看着自家墙面洁白、地面平整、通风偷气的卫生厕所,我的心中盛满了幸福的喜悦。”何大爷高兴地说。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一个坑、两块砖、四面墙”,是过去农村厕所的普遍写照。近几年,该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408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
农村改厕,改好是前提,管护是关键。该县为全力做好改厕后期管护工作,采用PPP模式推进改厕与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等“三化”处理。截至目前,共建成12个集镇污水收集处理中心和75个美丽乡村污水处理站,连接2.4万个卫生厕所。
“厕所革命”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悄然改变了农民落后陈旧的卫生观念,讲文明、爱干净的新风在东至乡村蔚然兴起。
“小美”庭院汇成“至美”乡村
是什么让村庄迎来蝶变?
“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东流镇红叶村党建指导员钱寿祥道出“秘诀”:“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净、畅、美’的转变,必须引导群众把村庄整治当成自己的事来干,户户参与、人人动手。”
在红叶村,村民潘国胜家的小院被评选为“美丽庭院”。院内干净整洁的地面、错落有致的花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潘国胜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里院外全部打扫一遍,他家的小院成了左邻右舍观摩的典范。
近年来,该县以评选“美丽庭院”等活动为载体,外筑美丽“大家”,内塑美丽“小家”,以“美丽庭院”创建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打造了人居环境整治“新引擎”。
村庄有变化,群众有感受。“此前大家乱扔垃圾,乱放柴火,如今村庄比以前整齐、漂亮多了,也亮堂起来,让人赏心悦目,现在我们都会自发维护村里的卫生。”对于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民们赞不绝口。
“县里播放的人居环境曝光片,给大家很大触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各地掀起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大力实施“五清一改”,用奋勇争先开启一幅幅“美颜”模式的新农村景象。
如今,全县各乡村绿树掩映、花草繁茂,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村村增绿、处处有景、户户整洁的村庄散落在尧乡大地上。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机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田园风光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