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许多能人义士和忠臣强将,在明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历经五代的老臣,他的名字叫做李东阳,从政的年限达到了50多年,他从景泰年间到正德年间一直身居高位,同时也一直处于政治漩涡当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历史的洪流卷入黑暗当中,反而凭借一己之力扳倒了只手遮天的宦官刘瑾集团。
当时大臣给皇帝进谏的方式大约有三种,分别是直谏、劝谏和讽谏,如果皇帝一直都没有接受,大臣们则会利用江山社稷和百姓对皇帝进行道德绑架,有些大臣甚至会以死相B,大多数皇帝最终都会采纳一部分意见,缓解君臣之间的矛盾。
当时的皇帝是朱厚照,他是一个不愿意听从他人意见的人,李东阳看到这样的请况之后,便通过潜移默夺的方式,慢慢的积攒力量,最终除掉宦官刘瑾。
相传李东阳是一个样貌不是很好的人,但是为人却特别的随和,也特别的善良,而且在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学霸,甚至还被许多人称之为神童,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被明景帝送入顺天府读书。
之后他便开始进入朝廷,在孝宗的时候,已经当上了文渊阁大学士。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来到了武宗时期,此时皇帝为了能够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让宦官与文阁相互制衡。
宦官在小的时候就遭到了身体方面的摧残,而且也没有很高的文化,因此他们掌权之后,不但没有做出对朝廷有利的事请,而且还非常的愚昧卑鄙,最擅长的事则是拍皇帝的马批。朱厚照上位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少年,很快就因为刘瑾等宦官们的蛊或,成了一个不顾正事的皇帝。
据说皇帝当时见不到刘瑾,都没有办法快乐起来,由于皇帝对宦官的过度宠爱,他们开始毫无节制的摆弄朝中大事,做出了许多对江山有危害的事请。面对宦官们的行为,文阁学士们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于是李东阳和韩文一起弹劾刘瑾,但皇上并不放在心上,促使文阁和宦官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机烈。
学士们不断的上书,刘瑾则带领的宦官集团开始铲除与自己对立的大臣,几度尚书没有得到结果之后,刘建、谢迁以及李东阳三人再次联名上书,希望皇帝能够杀死刘瑾,皇帝逐渐地开始偏向他们,皇帝准备让刘瑾到京城以外的地方任职,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两股势力的矛盾。可是刘健和谢迁二人这样的结局不满意,依旧不断的向皇帝施压,而此时刘瑾则借机向皇上哭诉,最终皇帝一怒之下将刘谢二人罢了官。
这件事请发生之后,不但文阁的势力大幅度降低,而且李东阳的名声也变得特别坏,有些人说他因为畏惧向宦官通风报信,有些人则说他是一个首鼠两端的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刘、谢两位大人离开京城之后,他也曾两次上书,希望能够辞官,但是皇帝都没有批准。
之后李东阳便开始慢慢的做自己的事请。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文火慢炖的方式,与其他文阁当中的臣子一起相互配合,力保全其他的忠诚之士,比如兵部尚书刘大夏、杨一清。在刘瑾利用一份匿名信,让文武百官跪在奉天门前暴晒的时候,李东阳也挺身而出,劝谏皇上,最终保住了许多人的新命。被李东阳保住的忠诚良将还有很多比如,御史王时中、张或以及刘子励等人。
正是因为李东阳凭借自己的智慧保全了对朝廷有利的官员,才不至于让整个朝廷的权力都被龙刘瑾等人掌握在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东阳也慢慢的生出了白发,但是他的斗志并没有因此消磨,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消灭刘瑾集团,最终终于被他等到了,御史杨一清和太监张永前借助平判的机会,向皇帝揭发了刘瑾的17条罪名,最终刘瑾被抓了起来,从之后又从他的府中搜出了上百万两的黄金和白银,最要命的是还从他随身携带的两把扇子中找到了两把匕首,最终皇帝大怒,判处凌迟。
李东阳的政治智慧是值得人佩服的,如果他当时急于求成或者像刘谢两位大人一样不断向皇帝施压,可能最终只能够辞官,可能也不会得到扳倒刘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