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安徽省各个地级市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合肥市、安庆市、芜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滁州市的区划变迁。滁州市是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之一,总人口400万左右,下辖了8个区县。近年来,滁州市的发展非常迅猛,属于南京都市圈的一部分。那么,滁州市8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安徽省的基本请况。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近年来,安徽省的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省会合肥市,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甚至有超越一系列老牌省会城市的潜力。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字,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万人口以上的省份,并不是很多。
2021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4.2万亿,人均经济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亳州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省会合肥市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万亿GDP城市之一。
近年来,合肥市的发展非常迅猛,超越了一系列的老牌省会城市。安徽的地形很有特点,横跨了中原、两淮等各个区域,各地的风俗、口音、饮食差异很大。此外,部分地区的地形结构非常复杂。例如皖北的部分地区,在很多方面非常接近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在各个方面更加接近于北方。例如河南的豫剧,在阜阳、亳州等皖北地区,很有欢迎。
皖南的几个地级市,则是标准的江淮文化,在口音、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堪称“自成一派。”著名的徽派建筑,就非常有特点。滁州市属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之一,同时,属于南京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滁州市下辖了2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分别是:琅琊区、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明光市。
按照2021年的统计数据,滁州市总人口400万左右。2021年,滁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3300多亿,人均水平并不算低。至于滁州市8个区县的区划格局,与安徽省的区划格局,属于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王朝。随着版图的扩大,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元朝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后,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区划。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等等。
元朝划分各个行省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基本上按照河流、湖泊、山地进行划分。在元朝统治时期,安徽的大部分地区都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1368年,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来。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再加上请况特殊的中都凤阳。出现了北直隶、南直隶和13个省,北直隶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安徽省、江苏省等大片地区。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南明各个政权,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清朝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区划,并且进一步完善。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清朝设立了直隶总督。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网密闭,管理难度非常大。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
随后,组建了安徽省、江苏省。在清朝统治时期,安徽省划分为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颖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其中,凤阳府下辖了宿州、泗州、灵璧县、凤阳县、凤台县、怀远县、定远县等地。滁州则下辖了2个县,分别是全椒县、来安县。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局面。
军阀们相互进攻,对安徽省各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破坏非常严重。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出于管理的需要,我国把安徽省划分为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皖北行署区驻地在合肥市,皖南行署区驻地在芜湖市。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临时新区划,行署区相当于省份,每个行署区下辖了几个专区。
在建国初期,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区之外,还出现了苏北、苏南、陕北、陕南等一系列的行署区。当时,滁县专区下辖了9个县,分别是:滁县、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县、定远县、凤阳县、嘉山县、江浦县、盱眙县。也许大家会问,江浦县明明隶属于江苏,为何会划入滁县专区呢?这是临时管理的需要,江浦县划入了滁州专区代管。
1952年,江浦县重新划入了江苏省管理。到了1955年,出于治理洪泽湖的需要,滁县专区的盱眙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滁县专区调整为8个县,分别是:滁县、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县、定远县、凤阳县、嘉山县、肥东县。1956年,在安徽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滁县专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全部划入了蚌埠专区管理。
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水平有限,管理的区县太多,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1961年,滁县专区重新组建,仍然管理了原有的8个县。1965年,巢湖专区组建以后,肥东县划入了巢湖专区管理,滁县专区调整为7个县。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滁县专区更名为滁县地区,管辖范围基本上不变。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区划调整。1982年,滁县地区的滁县被撤销,设立了滁州县级市,继续隶属于滁县地区管理。随着滁县地区各地的持续发展,地区的区划格局,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需要。
1992年12月,滁县地区被撤销,设立了滁州地级市。滁州县级市被撤销,设立了琅琊区、南谯区。再加上天长县、来安县、金椒县、定远县、凤阳县、嘉山县,合计8个区县。90年代中期,天长县、嘉山县被撤销,设立了天长县级市、明光县级市。截至这个时候,滁州市8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彻底形成,分别是:琅琊区、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明光市。
当然,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滁州市陆续设立了经开区、现代产业园区等几个新区。不过,这两个新区的请况特殊,属于功能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