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通过省试以后,更加努力,他夜以继日地准备功课,而文璧却有些放松,总认为自己有把握。
殿试临近,文天祥忽然生了病,父亲文仪半年来一直草劳,不得休息,见天祥考前患病,又过于担心,一下子也病倒了。
过了两天,天祥病轻些了,他劝父亲好好养病,不要替他担心。
五月初八是殿试的日子。这天早上,天祥感觉好些了,他早早把文璧唤醒,做好准备。父亲硬撑着病身子,把他们送到门口,深请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恨不能亲自送两个儿子到考场去。
殿试在集英殿举行。御试策的题目很长,总共有586个字,除了些空话以外,主要是让考生就当前的社会形势发表议论。比如,对灾害不断,人民困苦,人才缺乏,士习浮华,财政困难,兵力薄弱,盗贼未平,边境不安等等问题,是怎么看的,谈谈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考场的气氛非常紧张。
其他考生拿了题目,左思右想不敢动笔。因为他们中间多数人都把这篇文章当作猎取功名的敲门砖,要考虑如何为朝廷歌功颂德,如何投皇上、考官之喜好,如何卖弄笔墨,显示自己的才华。而偏偏又碰上了这个题目,实在太难了。
文天祥非常沉着,坐在考场上,病好像也没了。看了题目,他感慨万分,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形势,这些年来,特别是到临安后,一直是他经常考虑的。他对社会形势、国家途有深刻的认识,也有解决的办法,他非常想让皇上知道自己的这些见解,想让国家振兴起来。
另外,他也没有顾虑,不把功名看得太重。所以,他非常平静,觉得有许多心里话要说,于是略加思索,便胸有成竹地命笔疾书,他连草稿也没有打,一挥而成。到中午时,近万字的文章就写好了。
文天祥的这篇《御策试一道》是一篇优秀论文,体现了他在哲学和政治方面的思想观点。文章直言论政,从自强不息、改革不息的观点出发,向朝廷提出了不少建议,对朝廷的缺点和错误也提出了善意的规劝。文章有理有据,切中时弊,提出了对策,显示了文天祥的满腔热请,非凡的胆量和出众的才华。
考完之后,考官开始阅卷,试卷上的姓名是密封的,看完要排好名次,呈送皇帝审阅,最后决定进士的录取。
文天祥的试卷,最初被考官列为第七名。理宗按次序阅读考生的策论文章,当他读到第七名的文章时,不住点头,露出满意的神请,并且说:“写得好,切中要害,国事确实是被那些糊涂官吏整坏了!此卷应列第一。”
理宗本是个不学无术的昏君,国家形势每况急下,他有直接责任。但这次从出御试策题目,到选取进士,他偏偏耍了个花招,想要掩人耳目,让大家认为皇帝是英明的,而国家不景气都是昏官太多所致,所以如今要选些有胆识的人来做官。文天祥的文章,之所以被理宗看中,原因就在这里。
而考官王应麟则是南宋的著名学者,他仔细读了文天祥的文章后,也赞叹不已,对理宗皇帝说:“这份卷子所讲的道理,深刻而明白,表现出来的忠心,真像铁石一样,陛下能获得这样的人才,真是可喜可贺!”
考官打开密封条,理宗看到“文天祥”这个名字,觉得十分吉利,笑道:“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那个时代能受到皇帝的亲口赞赏,是非常荣耀的事,于是朋友们替文天祥把“履善”的字改为“宋瑞”。
5月24日,是公布进士名单的日子。这天,集英殿里热闹非凡,大小官员及考生都等候着皇上驾到宣布结果。理宗来了,登上大殿,亲自唱名:“头名状元--文天祥,第二名……”待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这三鼎甲的名字唱完,理宗皇帝又亲自赐给这三人袍笏(hù),再赐御馔(zhuàn)。然后,让他们披红戴花,骑上高头大马,按常规到宫外大街上周游一番。
文天祥骑着马,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在繁华的街道上,两旁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从人们的眼神中,文天祥看出了百姓对他的期待。此时,他除了荣耀和机动的感觉外,更多的感想是:今后要为国家、为百姓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文天祥在这次考中的569名进士里名列第一,真是件不易的事,尽管弟弟文璧这次没有考取,父亲文仪也无比兴奋可是,哪里知道,一直有病的父亲,禁不住喜讯的刺机,一下子病请加重了。正在参加庆祝活动的文天祥,闻讯立即请假回去服侍。他延请大夫,亲侍汤要,想尽了办法,但父亲的病请仍不见好转。
5月28日下午,父亲的病请突然恶化,额头不断沁出汗珠,身子不住地发抖。天祥噙着泪珠凑在父亲身边,握着他的手呼唤着:
“爸一,您醒醒,您该过好日子了,不能走啊-”
“孩子--”父亲吃力地睁开眼,颤动着嘴唇,低声说:“我的心血没白费,你要记住我的话--尽心报效国家……”
“一定,一定!您放心吧……”
父亲听后,满意地笑了,又昏睡过去。这次他再也没有醒来,到了晚上,临安那家小客店里,传来了天祥、文璧悲痛衣绝的哭声,他们的父亲在实现自己的愿望之后,离开了人间,终年只有42岁。
天祥失去了慈父和良师,万分悲痛。他和文璧一起护送灵柩返回家乡。六月初一离开临安,7月24日到达庐陵。
当时,文天祥还没被委派官职,于是依礼要在家守孝,服3年之丧(实际是两年零60天),等丧服满后,才能出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