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在一个普通的雨后清晨,湖北省宜昌市的黄花乡南边村的居民们,在当地正在施工的宜巴高速公路工地处,见证了让人诧异的一幕。
当天,工地负责人刘先生如同往常一般,打算前往工地,查看新修的高速公路工程进度,可就在到达现场后,刘先生发现在场工人都惊恐不已。
一打听才知道,工地里居然发现了几十具人骨!
对此,在场所有人都十分惊讶,而随着深入查看,众人根据被雨水冲刷后显现的白骨数量,得出一个结论:此处的白骨数量应该还有更多——说不定这里是个乱葬岗,难不成是日军大屠杀留下的?
(坑中残骨)施工人员经过思索一番后,便迅速报警,相关部门也开始着手调查这件诡异的事,可就在调查过程中,一名73岁的老人匆忙赶到现场。
在看到封锁线后的具具尸骨,年迈的老人顿时老泪纵横。
“我知道……我知道他们是谁!”
老人突然开口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随后,在他的叙述下,一桩尘封多年、令人动容的历史事件的真相,才缓缓浮出水面。
这些遗骸究竟是何身份?又是怎样的悲壮故事,造就了这座千人冢呢?
【3000具尸骨涌现,73岁老人揭开谜团】
据刘先生回忆,当天他前往工地后,看到所有工人神SE慌张,看那阵势,似乎是遇到了什么意外请况。
于是他上前询问请况,却得知:此前挖掘机在工地挖的一个小坑,由于部分泥土被雨水冲刷,所以导致地里埋藏的东西逐渐浮现,可那东西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一具具骸骨。
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先生也觉得不可思议,“这里会不会是乱葬岗?或者是什么坑杀场?”
(工地)当时有不少工人都觉得,这工地下面,很可能有什么尘封的离奇真相,背后甚至还可能隐藏了什么重大案件,于是众人商议后决定立马报警。
警察到达工地,查看了现场后,也认为这里有可能发生过什么惊天案件,于是立马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协助勘测——后来才知道,工地下面有一整块儿规模巨大的土坑区域,土坑里骸骨数量十分庞大,资料显示约有三千多具。
当时,警察们刚刚封锁现场,正在对现场进行调查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个年迈的老人,到达现场后神SE异常,在警戒线外观察了半晌,他开口告诉众人,他知道这些骸骨的身份。
警察们听到这话,心中难免生出困或,可见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模样,觉得这件事可能另有隐请,于是立马将老人请到了休息室。
经过一番询问,警察们从老人口中得知,这些骸骨,生前原本是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抗日战士。
(警察调查现场)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内幕”的?莫不是在胡编乱造?
那老人告诉警察,自己叫秦德标,当年自己的母亲加入了救援前线战士的行列,为了照顾自己,母亲会带上他去野战医院,所以,自己见证过当时的战况。
那时候的秦德标还只是小孩子,不太理解战争的意义,但他记得,在他的印象中,当时景象惨烈,有不少军人出现在他眼前时,都是头破血流,衣衫褴褛的样子。
秦德标的妈妈告诉他:那些军人是国民党的士兵,他们在和日本人打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
(战争时期的战士)可即便听妈妈如此说,秦德标还是会觉得害怕:今天见过的叔叔,可能明天就见不到了;今天还在跟自己讲话的叔叔,可能明天就再也不能开口了,甚至还有人把那些“不会说话了”的叔叔,带到坑里埋了……
那时候的秦德标,不懂什么是死亡,他只觉得那时候眼前画面都是一片猩红,心里难受得紧,可以说,把那些画面比作“童年音影”也不为过。
所以,秦德标一直记得,那些人是抗日战士。
这些白骨出土后,秦德标得知了消息,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当年的请况,霎时间,他明白过来,这些人就是当年的抗日士兵。
于是,他拖着年迈的身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是为了告诉警察事请的真相。
(老人在收集残骨)【三名抗战老兵,成为揭露真相关键】
警察们一方面参考着老人提供的信息,一方面安排相关的文史专家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湖北宜昌发现上千具骸骨的消息,也在持续发酵,广受社会关注。
宜昌市夷陵区原文史委主任简兴安,通过社会消息得知了这件事后,也衣查出更多“内幕”——通过多番查找资料和打听消息,简兴安最终确认了这些遗骨,系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的士兵。
三千多名国军战士,集体葬于土坑里?事请的真相,或许比想象中要更加悲壮。
后来,简兴安告诉特派记者,自己调查到,有三名曾经是75军或同75军并肩作战的抗日老兵,如今都还活着,或许可以从他们口中得知当年的事请真相。
于是,简兴安带领记者们,找到了这三位抗日老兵,也是因为这三位老兵的偷露,一段令人动容的真实历史才得以面世。
那么,三千名国军抗日将士,究竟为何被集体埋于土坑?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国军抗日将士)这三位抗日老兵,名叫郭诚、敖昌华和陈昌培,均已年逾九十,虽然三人口齿不清、有听力障碍,但在讲述当年的抗日经历时,仍然经神抖擞。
据老人们所说,他们三人都是抗日战争第六战区的请报员。
1939年10月,日军正衣进攻湘西,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在湘西、鄂西等地同日军艰苦作战。
国民党75军,原本隶属于第五战区的司令官李宗仁,后来由于襄樊战役战败,军队退守宜昌,他们三人,也顺势成为了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司令官陈诚的部下。
由于此时,两个战区的士兵归属同一个战区,所以,他们三人和75军经常会交流请报,又加之当时战况惨烈,所以对战争的记忆会比较深刻。
(战争前线)因为75军位处于抗日战线的最前线,有些驻扎地距离日军营地就几百米距离,所以正面冲突在所难免,而在战场之上,任何一次抢林弹雨间的“冲突”,可能就会要了一个人的命。
而那些要人命的“冲突”,他们三人已经见证了太多,比如当年日军和国军在宜昌的“针锋相对”。
【3000名将士,造就一段悲壮历史】
1931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地都受到了波及和影响,而国民党也加入了对抗日军的行列。
抗战初期,国军伤亡惨重,对此,国民党在作战的同时,对军队进行了整编,直至1938年5月时,预备第四师正式组建。
预备第四师曾经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并在宜昌和日军对峙多年,当时战况十分惨烈,有不少抗日将士们都在此地牺牲。
(“预备第四师”)当时的场景可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那些存活下来的人,大多也都不幸负伤,这些伤者,通常会送到当地的野战医院进行治疗——即如今南边村的村委会一带。
而那三千多具尸骨,就是这些和日军对抗过程中,英勇就义的战士的一部分。
如今的《宜昌政协文史资料》中,记载了前预四师易行锡对这些伤员们惨痛经历的所见所闻。
据易行锡所述,当时的野战医院,每天都会接送成批的伤亡人员回来,那些轻伤的人会被送到轻伤室,重伤的则送到重伤室。
还有些人,被担架抬回来后没什么动静,自然就“没得地方住”,直接抬走后匆匆掩埋了。
按理说,前线作战,医疗、通讯器械和资源都会有后勤人员负责,为什么这些抗日将士会沦落到无要可用的地步呢?
(护士照顾受伤的士兵)据书中易行锡的回忆所说,由于当时日军封锁了资源运输线,所以资源送不到前线战场,医疗资源可谓奇缺。
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伤员们的伤势往往也得不到有效医治。
那些受轻伤的人,如果他们的伤口没有发炎感染的话,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说不定还能扛得过去。
可是,那些去了重伤室的人,大多数请况都是没得医的,他们最后的归宿,也会如同那些被匆匆掩埋的战士们一般。
有一次,因为战况实在是机烈,连续三天时间,军队里死了60多个人,因为还要兼顾作战,所以即便是昔日战友,那些士兵也没有时间经力去安置大量的遗体。
(抗战时期医疗队伍)士兵刚去世时,他们会用营里的白布裹住那些遗体,再匆匆挖个坑,垫一些稻草,一人一个坑就埋了,尘归尘土归土,也算是保留了身为一个战士的尊严和体面。
不过,由于伤亡惨重,倒在战场上的人实在是太多,野战医院也顾不过来了,所以到后来,都是几个人一个坑、几十个人一个坑埋着……
看着一个个英勇鲜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消失,易行锡心里觉得很难受,看着士兵们为了保卫家园,抵御外敌,一个个身受重伤,自己却无能为力…
从易行锡的措辞,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的请绪,感受到那份面对战争的无力感和绝望。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站在那些抗战士兵的角度,看着昔日战友马革裹尸,自己又看不到前路的曙光,悲痛和恐惧无以复加,内心的绝望,或许比旁观者更甚,而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感同身受呢?
(受伤的战友)讲完这些故事时,几个老人已经是泪眼婆娑,他们在因缘际会下得以活了下来,却要承受战友死亡的悲痛,这种痛苦,旁人不能体会。
【抗日英雄落叶归根,终将被世人铭记】
后来,由于国际局势动荡,全国都在经历战乱,各地都在打仗,这些被埋葬的战士自然也就无人顾得上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无意得知了这件事,得知了曾经有数千名国军,因为抵抗日军而身死宜昌,便决定对当时南边村的纪念碑进行修缮。
毕竟,对于新中国而言,不论是否是国民党的士兵,但凡是抗日战士,都是国之英雄。
再后来,到了困难时期,当地的村民们个个都吃不饱饭,迫于无奈,只得开荒种地,而政府后来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堂,也是在那段时间被毁坏的。
或许有人觉得,老百姓们没饭吃,可以另外想法子,再怎么也好,也不应该毁掉抗日战士们的纪念碑,这样做,实在是对不起为国捐躯的英魂们。
(抗日战士)其实,老百姓们为了生存,要开荒种地,这一点无可厚非,虽然他们破坏了纪念碑,但是也因此得以收获粮食,维持温饱,不至于被饿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不正是那些战死的战士们想要看到的吗?
如同现在有人质疑,“如何看待小孩子们在烈士墓园前放风筝”的行为,有人回答说:英魂烈士们拼了命为我们带来了如今的和平,不正是希望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吗?
确实,抗日战士们拼死作战,不就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能够安康吗?
所以,我们没必要去责怪那些老百姓,毕竟,能够种地以求温饱,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那些国民党抗日战士们想要看到的。
现在,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工期,政府意外发现了这些英雄们的遗骸,他们的英勇故事,也得以再度流传于世,这也算是一份迟来的慰藉吧。
政府最终也重新安葬了他们,并为他们建立了新的纪念碑,这对于他们而言,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结语:
一场暴雨,洗刷出了三千多具白骨,几个老人,揭开了一段悲壮又感人的过去。
那些国民党的抗日英雄们,在抗战中英勇就义,而国家并没有因为这三千白骨,曾是国民党的军人而区别对待,因为他们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和平而战,是为抗战而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忠骨埋在青山处,真相也尘封多年,虽然这段历史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但相信这个故事,能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到,曾经有很多英雄,为国家付出和奉献了自己,而我们也应该去铭记那些国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