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物品一直保存在我们家的柜子里,一躺就是70多年,这是我们家最珍贵的物品。它是什么?是黄金,是珍珠,还是宝玉?这些都不是,这是一张委任状,是任命我的曾祖父为青年抗日文艺工作团团长的委任状。这张委任状弥足珍贵,是我们家最值得珍藏的东西,它是那个时代革命前辈争取民族独立的真实写照。
我的曾祖父叫李俊杰,抗日战争时期是河南省禹县青年抗日文艺工作团的骨干成员。根据我爷爷的回忆,太爷爷是一个热爱知识的进步青年,喜欢读书,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喜欢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就结识了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团政委王海宝。太爷爷有责任、有担当,做事比较果断勇敢,抗战后早早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抗日文艺宣传的工作,深入到群众之间进行抗日宣传。1945年1月,河南军区第四支队参谋武杰等人到鸿畅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武杰以流亡学生的身份,结识了鸿畅新华印染社的6位进步青年,向他们宣传党的思想,一起酝酿成立青年抗日文艺工作团。1945年3月初,禹县青年抗日文艺工作团在鸿畅南庙小学召开成立大会,当时有20多人参加。不久,鸿畅新华印染社成了我们党的地下印刷所,印刷了大批的抗日宣传品。1945年5月,河南军区第四支队给禹县青年抗日文艺工作团发放委任状,任命我的曾祖父李俊杰为团长,团员由20多人很快发展到50多人。1945年7月,千余名土匪突袭鸿畅,文工团成员急中生智,带领群众顽强反抗,在仅有几支短抢的请况下取得了鸿畅寨保卫战的胜利,受到第四支队司令员张才千的嘉奖。
在我小的时候,只听过爷爷讲过一些抗日的故事,但从未听闻他们讲起过我的太爷爷。直到高中一次偶然的历史征文比赛,我向父亲问起相关历史事件,才从父亲那里得知我的曾祖父李俊杰曾是河南省禹县青年抗日文艺工作团的团长。一种真真切切的自豪感和机动感油然而生。小学时总会听老师和父母说:“红领巾、国旗的红SE都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所以当时身为少先队员的我,每晚睡前总会将红领巾整整齐齐地放在床边。每次观看升旗仪式时,一种敬畏感和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有一种被强大祖国庇护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初中的五四青年节时,我成了学校第一批加入团员的学生。当团徽戴在胸前进行宣誓的时候,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在知道曾祖父的革命故事后,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听到张绪忠老师讲到抗日战争,我总会格外认真,仿佛因为太爷爷,那段家国蒙难的日子不再遥不可及,反而在眼前一幕幕地呈现出来。我还经常去查找更多有关那段艰苦岁月的资料,想要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从小爸妈和长辈对我要求比较严格,不仅是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在做人方面。他们教导我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长大后报效国家。现在我已经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像曾祖父那样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曾祖父,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那段国家蒙辱、人民蒙难的日子离我并不遥远,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仿佛能看到在日寇猖獗的时代,与我年龄相仿的曾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将保卫家国的重任扛在肩上,无论是进行抗日的宣传,还是亲身加入与日寇斗争的战斗中,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与气魄令我肃然起敬。我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的各个角落都有像曾祖父这样的英雄存在,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振奋人心的革命事迹。我们或许应该挖掘出更多这样的故事,让更多的从小走在和平阳光下的青少年们对那段硝烟四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保卫家园的历史有更真切的感受,直面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将这种爱祖国、爱和平、爱社会主义的经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也可以很光荣地将我曾祖父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机励更多的人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的生活,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李大钊先生曾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我愿以千千万万中国青年的名义向着当的方向奔跑,压塌出隽秀的徽章!
(指导老师:张绪忠)
作者简介
李钰烁,浙江工商大学新传210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