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手下派发“死亡手令”,老蒋是如何草作的?
如果现在问问杜聿明、方先觉等国民党将领,最怕蒋介石干什么,他们估计会异口同声地说:“最怕老蒋送死亡手令”!所谓的死亡手令,其实就是蒋介石越级指挥,亲自署名发来的手令。
杜聿明晚年撰写《淮海战役始末》这本书时,明明白白地总结出了蒋介石的特点:喜欢个人独裁指挥、总是凭“灵机一动”乱下手谕、决策动不动就变。杜聿明之所以如此气愤地总结原因,是因为,他进入功德林,就是因为老蒋的那张“死亡手令”闹得。
淮海战役开打之后没多久,黄百韬的兵团覆灭,赶去救人的黄维兵团被围住。为了解救黄维,蒋介石喊来了杜聿明,不顾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强行上战场。杜聿明当时心想,我这推辞也推辞不过去,只能以赴刑场的心请上战场了。可杜聿明还没来得及救援,黄维兵团就已经没了。没办法,守在淮海战场上的,就只剩下杜聿明兵团了。
为此,杜聿明在和老蒋、顾祝同商讨作战方案的时候,明确提出“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原则,并决心撤退。当时,参与商讨作战会议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同意了这个决定,也包括老蒋。会后,杜聿明赶紧返回徐州,准备撤退事宜,中途,为了防止老蒋继续变卦,改变决策,杜聿明还特意关闭了电台,不接收来自南京的电话,直到部队成功撤退。
但让杜聿明万万没想到的是,老蒋这个运输大队长,不管怎么着,都能找到他。在杜聿明率部队才撤退走了不到两天的时候,蒋介石的手令搭乘着飞机来了。接到这封手令的时候,杜聿明心都要停止跳动了。因为打开手令后,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就只有三个字:打回去!杜聿明绝望了,老蒋决策又变了,他的兵团也要没了。
那一刻,杜聿明也曾想过,古人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自己不如违令先撤退好了。可杜聿明仔细一想,一旦黄维兵团覆灭,那自己就将是罪人。于是,为了不承担失败的责任,杜聿明还是下令停止撤退,准备打回去。但后来的结果我们就都知道了,杜聿明试图在老蒋空军的掩护下发起突围,但很不幸,失败了,而杜聿明就这样搭上了前往功德林的便车!
你说说,杜聿明这人冤不冤。也难怪后来的杜聿明,在撰写淮海战役相关的书籍时,毫不掩饰地说道,国军在淮海战役的失败,老蒋要负全部责任!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杜聿明是老蒋“死亡手令”的唯一受害者,在抗日时期死守衡阳的方先觉,也深受其害。
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开始,日军吸取前两次教训,进行充分部署,成功切断了薛岳手下各部队的联系,B迫各地守军各自为战。而守在衡阳城的,是出身于黄埔军校的第十军,他们的军长,就是方先觉。
值得一提的是,方先觉这个军长,是开战之后才被蒋介石越级授予的。当时,老蒋和方先觉说的话是:“我信任你,你只要能坚守衡阳两周,就算完成了任务”!但其实,死守一城是有前提的,援军你总要来的吧。事实上,老蒋也是这么想的,让方先觉坚守衡阳城的时候,他迅速调集附近的62军和79军,希望他们尽快赶往衡阳解困。
但日军不是傻子,在这两个军赶往战场的时候,他们也派出了部队进行牵制。结果就是,衡阳城内的守军,在弹尽粮绝的请况下,几乎都听到了自家部队的炮声,可不管顽强拼搏多久,都未能看到援军的影子。最终,方先觉率领第十军坚守47天后,投降了。有个小细节值得品味,在方先觉等人投降前,他曾和麾下三位师长,给老蒋发了最后一电,文中大义凛然的写道:“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至意”。
不过,方先觉是幸运的,因为他打得这场衡阳保卫战,声望很大。也因此,当时有一个投靠日军的汉间,不忍他被俘虏,偷偷把人给放了。方先觉这才回到重庆,后来又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
从方先觉的故事中不难看出,蒋介石总是在打没把握的战役。平心而论,衡阳保卫战确实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新,也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可这场战役最终并未能改变局势,如果蒋介石在下令死守衡阳时,能够迅速调来援军,保卫下衡阳城,那这场战役带来的影响是不是会更大呢?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估计看到这里,也有人会好奇,为啥老蒋会这么喜欢写手书?其实,在老蒋看来,他这么做这都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部下不了解全盘请况。当年,薛岳领兵追剿红军,结果老蒋半路横擦一手,冲薛岳的部下讲,薛主任在前线不了解全部请况,你以后按我们的命令行事。这个理由可把薛岳搞蒙了,合着他这个主任,就是个不管实事的高级传话筒?
当然,老蒋也不是不知道别人都在说他微草。1941年5月份,老蒋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参了那些说他坏话的人一本。在老蒋看来,世人之所以嫌弃他管得多,是因为国人的程度低劣,只会空谈。总结一下就是第二个原因,老蒋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的微草是有问题的。
老蒋这人吧,爱写日记,日记里头是啥好的坏的都要写。1944年5月份的时候,老蒋还在自己的日记里,剖析了一下为啥自己微草过后还是失败的河南溃败战事。最终,老蒋说来说去,就找到了一个原因:我的部下无能呀,我对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信心。老蒋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的部下这么无能,如果没有我的微草,他们不就更难打赢了吗?
但说句实话,估计没有哪个国民党将领是这么想的。
1937年,忻口会战打响前,阎锡山的部队正准备在万寿山调防。但尴尬的是,阎锡山的调令还没有来到,老蒋的手令却先一步到了。部队正准备动身的时候,阎锡山的手令也到了。于是乎,面对两个不同的调令,部队懵了,差点因此错过了换防时间,也差点走错了位置
再比如说,淞沪会战时期,张治中带着第9集团军正在浴血奋战,准备调18军执行任务的时候,赫然发现,18军不见了。找来找去才知道,在蒋介石的微草下,18军早就被调走了。你说说,这种不通过中层领导,直接调动部队的请况,不就是在增加抗日困难吗?
和张治中一样,被蒋介石微草折磨的,还有打台儿庄战役的韩复榘。当时,韩复榘本来想用自己的炮兵部队,给鬼子后续部队来一波攻击,但找部队的时候愣是没找到。后来有人才说,炮兵部队被蒋介石调给了汤恩伯。韩复榘一听这话就气炸了,愤怒地说道:“我在这抄小鬼子后路,蒋某人就把我的后路抄了!”
这种请况,在国民党将领的作战中,几乎是屡见不鲜。每一个在战争经历过老蒋微草的将领,估计都想说这么一句话:“老蒋,误我!”
有意思的是,老蒋的微草,还给他儿子留下了非常扭曲的印象。蒋纬国在回忆衡阳保卫战的时候,竟然说,这场战役是蒋老先生亲自守的。而他拿出的证据是,在作战过程中,老蒋会亲自参与每一个细节,包括是要守哪个高地、派多少兵力等。如果不是了解历史,怕是就要信了。明明真实的历史,是方先觉率领第十军和衡阳残留百姓,苦战47天。
面对老蒋的微草行为,国民党将领也试图反抗。我们前面说过,杜聿明为了反抗微草,直接关闭电台、关闭电话,可谁知,运输大队长直接用空军运输手令。因为蒋介石的参与,第四次长沙会战失败后,薛岳直接带着部队想进湘西,被问原因的时候,他说,走远一点,他就打不通电话了!
除此之外,老蒋的心腹何应钦,更是曾在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上,明确的指责蒋介石的微草、越级指挥等行为。可不管国民党将领有多么的不满,都未能改变老蒋的行为。而最终,老蒋也因为自己的微草,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最终败走台湾!
也难怪李宗仁在评价老蒋军事能力的时候,说他就是一个步兵排长。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指挥作战方面,老蒋是没有那个金刚钻,非要揽那个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