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座城池在燕国看来,就是两块带着肥肉的骨头,想一口吞下却又担心会被骨头给卡住,所以只好采取围而不攻的做法,但事实证明战机瞬息万变,战场上没有长久的胜利者。
(一)乐毅伐齐
不得不说燕昭王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千金买马骨的举动为其招揽了一大批人才,而其中又以乐毅最为出众。公元前284年,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楚昭王遂拜乐毅为上将军,率燕、秦、赵、魏、韩,五国攻齐,而这次伐齐之战可谓势如破竹,乐毅率领军队一路攻城略地,连克齐国七十二城,将齐国都城临淄都打了下来,最终只剩下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即墨两座孤城。
但是,就是这两座孤城,却像是燕国大军洪流之中倔强的礁石,死死地阻挡住了燕军的步伐。燕军围城整整五年,却始终没有将莒、即墨两城攻下。最终,被齐将田单抓住机会,出奇计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将燕军大将斩杀,并趁势收复了之前丢失的七十多座城池,这就是著名的即墨之战。 齐国因此得以复国,而燕国却自此一蹶不振,最终被秦国灭亡。
按理说,当时的燕国不乏有识之士,乐毅亦是上将之才,为何会在这紧要关头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
(二)其中缘由
至于其中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正史上多记载,燕国没有将莒城、即墨攻克,是想推行“王道”。燕昭王和乐毅不是没办法攻克两座城池,但他们认为,单靠武力,就算可以攻破城池,也无法让齐人臣服,一旦民心不服,燕国就很有可能像齐国一样被迫撤军。于是,乐毅对两座城池围而不攻,并对占领区施行仁政,减轻赋税,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善待地方名流,拉拢人心,以期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其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这次以燕国兵力为主导的五国联军,并不希望就此一举灭掉齐国,毕竟谁也不想在眼睁睁看着一个大国在自己身边崛起,所以暗地里自然会使些小手段,比如私下里支持即墨与莒两城,给燕国以掣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乐毅攻城带来了一定的阻挠。
最后,燕国内外不和,给了齐国反击的机会。燕惠王还是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合,他即位以后,听信田单反间计,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对此心灰意冷,同时也担心被燕惠王杀害,他认为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于是逃亡入赵国,离开了燕国这个是非之地。而代替他的将领骑劫,则轻而易举的中了齐国计策,被田单大败,齐军顺势反攻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