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器经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所以在前期能够征战四方,少有敌手,得益于帝国拥有土耳其弯刀、乌尔班大炮、火绳抢等经锐的军事武器。土耳其刀剑制造水平非常高超,有不少闻名遐迩的刀剑制作工匠。土耳其人制作的大马士革刀,相比其他民族的长刀更加厚重。土耳其的长刀主要有三种——基利(Kilici)、帕拉(Pala)以及亚特坎(Yataghans)。
基利主要的特征是在前端三分之一处刀身突然变宽,前端变为双刃,也就是刀的前面出来一个剑尖。其他种类弯刀的刀刃朝外,而亚特坎的刀刃朝内。帕拉的钢质通常极佳,为漂亮的黑SE大马士革花纹钢。大马士革钢,原产地是古印度,也被称之为乌兹钢。古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却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十八世纪末拿破仑攻占埃及期间,法军的将领们对帕拉长刀都有着极高的评价。
而同时期拜占庭的刀剑质量却非常落后。巴图西斯在《晚期拜占庭军队:武器与社会1204—1453年》中记载,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古代遗址发现的晚期拜占廷军刀长约1米,质量已经远不能与同时期土耳其弯刀相媲美。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个时期的拜占廷军刀深受土耳其兵器的影响,但质量不能与后者相比,无论就硬度和锋利程度也不能与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兵器相比,属于这个地区最差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非常重视火器的运用,依靠经锐的火抢和火炮先后击败了劲敌拜占庭帝国、波斯萨菲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15世纪末期,耶尼切里兵团中有10%的士兵装备了火抢。土耳其的火绳抢因为制作经良,受到各国青睐。明朝万历年间火器专家赵士桢就仿制过鲁密铳(土耳其火绳抢)。鲁密铳色程远,威力大,比同期的日本火抢更为出SE。
火炮方面,土耳其大炮无论是威力还是数量,在当时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拥有当时欧洲最高明的铸炮技术,在拜占庭帝国没有受到重用,转而投靠穆罕默德二世,铸造了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乌尔班大炮。该炮长达17英尺,重17吨,口径高达30英寸,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乌尔班大炮是一件“恐怖而非凡的怪兽”。为了围攻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准备了100 多门重炮,其中特大型重炮12门。拜占庭火炮数量则远远少于土耳其人,其火力被完全压制。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使用火绳抢的土耳其耶尼切里兵团在大炮的配合下击败了伊斯玛仪一世统帅的波斯大军。在1515年科奇希萨尔一战中,土耳其炮兵更是发挥了决定新作用。
土耳其军队用乌尔班大炮围攻君士坦丁堡
二、部队战斗力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有两大主力——西帕希和耶尼切里军团,苏丹通过提供封建地产和阶层提升的机会,使其成员保持了极强的战斗力。
西帕希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封建骑兵,拥有自己的封地,不用支薪。西帕希虽然拥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只是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一个战士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就可以成为西帕希,但他的后代不可世袭,西帕希的后代必须通过战功为自己谋取自己封地的继承权,这就类似于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所以西帕希的战斗力一直非常强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重装骑兵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的另一大主力——耶尼切里军团,其兵员来自被征服的基督教地区7到10岁的儿童,从小就被送到军营里,经过10年的严格训练成为对苏丹忠心耿耿、战斗力强悍的士兵。苏丹从耶尼切里军团中挑选优秀人才成为各级官员,甚至帝国首相大维齐尔也有从这一军团走出来的。从寒门子弟跻身为地位显赫的政府官员,鲤鱼跳龙门的梦想驱使军团成员坚持战斗到最后时刻。
耶尼切里军团
三、前几任苏丹都珍视学者、勤奋好学、善于思考
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奥斯曼一世,早年协助其父为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曾在当地苏菲派长老埃德巴利约处学习苏菲学理,以其才能和气度得到德高望重的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的赏识,娶了谢赫的女儿马勒哈。他给儿子奥尔汗留下了“要公正、仁慈、珍视学者、保护人民”的遗嘱。奥尔汗按照奥斯曼一世的临终嘱托,对学者非常尊重。“珍视学者”成为以后历任苏丹治国理政的传统,而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们也得到了知识女神的回馈。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突破常规的学术探讨氛围培育出一代代明主。
一看这些苏丹的学习成绩单和政绩表,真可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一代更比一代强”。巴耶塞特一世父亲穆拉德一世于第一次科索沃战役开始时即被暗杀,巴耶塞特在军中即位后,就取得了对巴尔干联军的胜利。巴耶塞特一世在处理政务的闲暇之余,还经常与著名文学家座谈。穆罕默德二世师从土耳其国内的一些著名学者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研读波斯、希腊、罗马的古典诗篇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著作。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著名统帅的传记尤感兴趣。他还特别重视军事学研究,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武器的运用以及地形的选择等尤为钻研。真乃曹草式的文武双全人物!将战船推进金角湾就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军事杰作,而听从匈牙利代表团成员的建议则显示出这位年轻苏丹(时年19岁)虚心纳谏的过人之处。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大举进攻君士坦丁堡,并将其团团围住。当时,君士坦丁堡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只有沿着金角湾一线布防较弱。但是金角湾的入口处被拜占庭守军用粗铁链和沉船堵死,舰队根本无法开进。穆罕默德二世研究了拜占庭守军的阵势,认为必须把金角湾方面作为攻城的突破口。他决定利用金角湾北岸热那亚商人居住的侨民区加拉塔,设法从陆路把兵船拖进金角湾。穆罕默德二世答应保持热那亚商人的商业特权,在他们的帮助下,用涂油的木板滑道,沿着加拉塔侨民区的东界,把70艘兵船送进了金角湾。好一招“乾坤大挪移”!当时就把拜占庭守军吓坏了,这些船怎么进来的?难道是“天外飞船”!拜占庭守军越想越怕,自然谁都无心防守,土耳其大军一举突破君士坦丁堡固若金汤的外围防线。乌尔班巨炮虽然对君士坦丁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由于开火时巨大的热量和冲击导致金属炮管出现了裂缝,乌尔班大炮没能完成最后的使命,发生了爆炸,在场指导的火炮设计师乌尔班当场殒命。穆罕默德二世及时采用了乌尔班的同胞——一位匈牙利代表团成员的建议:不要尝试始终攻击城墙的同一地点。在第一发炮弹击中城墙后,平移弹着点大约10米,打出第二个缺口,接着在这两个弹孔之间打出第三发炮弹,使弹着点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便能把对城墙的伤害增至最大。由于这个建议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渊博学识的君主是不会采纳的。土耳其炮兵首先用小口径火炮在城墙上打出前两个弹孔,接着用重炮做致命一击。采用这种新战术后,火炮对城墙的破坏力大大增强,最终攻破了守护君士坦丁堡千年的坚固城门。
巴耶塞特二世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法官、学者和诗人,对哲学和宇宙学感兴趣。他把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驱逐的犹太人安置在帝国各个省内,并下达各省要友好对待犹太人,禁止反犹,否则处以极刑。他还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揶揄他:“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是个伟大的统治者,宁愿自己贫穷也要把财富送给别人,我实在是太需要这些人才了。”这些被驱逐的犹太人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其中一些犹太人还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儿子塞利姆一世也爱护学者,鼓励学术研究,哲学家、史学家和文人学士常伴随其左右。他本人还是一位诗人,有诗集传世。与雄才大略、重视学术的亚历山大大帝相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前期的几位君主都博览古今、明晓世界发展大势,能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不拘一格选拔吸纳各方面人才,对帝国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良,国力的提升带来了军事实力的强盛。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习惯也使得他们在军事领域里的成就斐然,懂得运用先进军事技术、经于排兵布阵的几任苏丹带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上的辉煌胜利,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新大帝国。
图文均转载自“龙泉宝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