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里的第一位帝王,“皇帝”的称号就出自他的发明,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 “朕”的自称,自秦始皇起,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都沿用起了这一自称。
在“朕”这个自称在诞生之前,古代的君王们都用“寡人”,“孤”来自称,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再发明一个自称呢,是之前的自称不够用了吗?“朕”这个字又有什么渊源和含义呢。
古代君主的称谓
古代的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尊卑之别,国家的上层统治者也十分重视礼教秩序,国君为了体现自身的地位,便发明了各种称呼和自称以与其他人相分别。
先秦时代是没有皇帝的,在夏朝统治国家的君王生前称为“后”,死后称为“帝”,到了商朝,统治国家的君主一般都称为“王”,周朝时期君主又有了“天子”的称号。
夏商周时代,君王的的自称一般都为“予一人”或是“余一人”,代表四海之内,仅此一人的意思。而周朝时期被天子所分封的诸侯国君对自己的自称一般都为“寡人”和“孤”。
“寡人”和“孤”,这两个君主自称还有所区别,“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有君王提醒自己德新修行不够,要时刻勤勉修习德新的意思。而“孤”同样也有缺少德行,自我轻贱的意思,但只有大一点的诸侯国的国君才可以自称“寡人”,而小一些的诸侯国国君的自称只可以是“孤”。
此外“不榖”,“不德”也经常被诸侯王拿来自称,与“孤”和“寡人”的含义相同,都是表示自己德行不够的一种谦称。
“朕”字的含义
秦始皇登基后,为了彪炳自己千秋的功绩,区别于前人,便在各种称呼上进行了改动,在秦始皇看来,以往的“寡人”和“孤”甚至“予一人”都不足以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于是秦始皇命令李斯翻阅了各种前人的典籍,终于选到了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朕”字。
其实朕这个自称在秦始皇之前,并非是皇帝和君王独有的,先秦时成年的男子都可以自称为朕。
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在自己的《离烧》中写道:“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我的父亲名叫伯庸,可见在秦始皇之前,朕这个称谓是十分普遍的,并非是秦始皇自己造的字或是某人独有。
那秦始皇为什么选“朕”这个字当做自称呢?这“朕”这个字又有什么来历呢?
其实把“朕”字拆开便可以知晓其含义,“朕”字左半边在秦始皇时代的小篆里并非是“月”字,而是一个“舟”字。而“朕”字的右半边在小篆里也不是“关”字,而是“灷”,有火的含义。
舟便是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船舶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近水的地方,所以船在上古时期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出行工具。
上古时代的百姓们依靠船来渔猎和采集,而拥有船数量的多少也决定了人们可以捕捞到鱼的数量,久而久之,船便成了财富的一种象征。拥有更多船的人就掌握了更多的生产资料,渐渐变成剥削阶级,而拥有数量少的船或者无船之人就沦为了被剥削者,所以船还有地位的象征之意。
“灷”字则代表火,在原始社会,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将人们从茹MAO饮血的野蛮生活中拯救出来,被后世尊奉为“火祖”。所以火同样是身份和权力的一种象征。
“舟”和“灷”两者结合到一起,就有了剥削财富,权力地位的意思,所以“朕”这个字在结构和意蕴上便有了生杀予夺,唯我独尊的意思,秦始皇便选用“朕”字来作为自己的专属自称以彰显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帝王威严。
秦始皇的其他发明
除了发明自称外,秦始皇在其他称呼和礼仪上也有自己的独特发明。首先是“皇帝”这个称呼,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感觉自己人生的成就已经功过三皇,德盖五帝,于是便从三皇五帝间取了“皇”和“帝”个一字,发明了“皇帝”的称谓。
“皇”字本意有光明和辉煌的意思,上古的燧人氏部落是华夏历史第一个会使用火的部落,因此部落首领燧人氏被尊称“天皇”,“燧皇”。“帝”字的有修养达到天地一般,道德才能高的意思,上古的禅让时代,只有道德水准高的人才能成为部落首领,所以也成了统治者的一种称谓。
秦始皇将二字合到一起来彰显自己的功绩,意为光明的统治者,不得不说这样的称谓实在是前无古人般的霸气。
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还发明了泰山封禅的仪式,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百官和儒生几十人,到泰山之巅祭拜天地,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封禅大典,此后泰山封禅的仪式成立后世帝王的终极追求。
不过秦始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功绩还是将四海之内的各式文字统一,统一后的文字给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了人民对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也是后世的王朝在经历分裂后又能重归一统的原因之一。
结语
历史中很多我们感到习以为常的事请其实都是出自秦始皇之手,他的各种设定和发明影响了后世所有的封建王朝,这也是始皇帝被后世所有帝王仰望的原因之一。
对于秦始皇的最终评价,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他施行的政令残酷,刑罚严苛,在位期间劳民伤财。也有人觉得他一统四海,创立后世沿用千年的各种制度,功绩斐然,但对整个华夏总体而言,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千秋之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