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年,宰相刘文静酒醉后声称要斩杀裴寂,小妾第二天就诬告他谋反。李世民到狱中探望,刘文静老泪纵横地感叹:“常言道,高鸟尽良弓藏,二公子要以我为戒,早做打算啊!”
刘文静和裴寂都是唐朝开国功臣,共同参与策划了李渊的太原起兵。纵观大唐功勋,这两个人绝对算得上李渊的死忠粉。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是一个战壕的队友,彼此共同战斗,但也互相看不顺眼。这边李渊开国,刘文静和裴寂的斗争也开始了。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还曾贿赂过裴寂。
616年,李渊还在太原留守,眼光独到的裴寂看出了他并非池中物,终会一跃为龙。于是,作为故交的他主动投靠了李渊。
李渊对裴寂礼遇非常,李世民一直想力劝父亲起兵,眼看裴寂如此被重视,就想从他下手。聪明的李世民豪气地拿出数百万钱财,让人故意在DU博时输给裴寂。自此,裴寂与李世民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
时机成熟时,李世民提出了起兵反隋的想法,得到了裴寂的支持。在裴寂的设计下,让李渊在酒醉时临幸了隋炀帝的宫女,使得李渊进退两难,只得同意起兵。
那么,刘文静在干什么呢?巧的很,李世民和裴寂能搭上线,“红娘”就是刘文静。
刘文静原本和李渊、裴寂就相熟,不过他出身高贵,为人恃才傲物,在择良木而栖时,他也是眼光毒辣地看准了李渊,恰巧李渊起兵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裴寂成功将李渊拖下水,而裴寂则负责招兵买马,而后又在李渊攻到长安时,一举俘获隋朝大将屈突通,立下赫赫战功。
万事俱备时,李渊该准备登基了,可是出于“谦让”的礼节,他得表演一番推辞。这时,就要有个知趣的大臣反复劝说李渊称帝。这个识时务的角SE便由裴寂来扮演了。
您瞧,在李渊的每个重要时期,裴寂和刘文静如影随形。但是,随着李渊建国后,这两个人的差距却逐渐显现了。分水岭就在公元618年。
这一年,隋朝末年的藩镇霸主薛举进犯,李渊便让李世民前去征讨,与李世民搭班子的正是刘文静。结果,非常不巧,李世民半路得了疟疾,于是将军中事务托付给了刘文静。
但是,刘文静并没有听从李世民的嘱托,反而冒进进攻,最终大败而归。因为这件事,刘文静被李渊降了职。
如果同样的事请发生在裴寂身上,李渊又是怎么处理呢?
619年,又一位大军阀刘武周发兵进攻太原,而裴寂当即请求主动请缨,率军征讨。不消说,裴寂也败了。就在大败的当天,裴寂骑着小骏马飞驰一晚,逃回了阵地,最终上表请罪。
李渊怎么做的呢?写了一封回信,软语安慰了裴寂。
随着刘武周大军的节节胜利,李渊坐不住了,终于开始大骂裴寂:“当初我起兵时,你是满腔热血,辅佐之功甚重,官爵到达极点,朕待你不薄吧?区区一个刘武周,你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惨败至此,你难道不惭愧?”
不管裴寂惭不惭愧,李渊是动怒了,甚至将裴寂下狱了。但是,没过多久,李渊就将裴寂放出来了。不止如此,仿佛一晚之间对裴寂格外恩宠。
厚此薄彼的李渊立刻引起了一种效应,那就是刘文静的极度不满,以及裴寂的恃宠而骄。
刘文静心里不平衡啊,自己明明出力最多,怎么偏偏裴寂更得盛宠?心里的不满堆积久了,终于爆发了。
有一天,刘文静和自己的兄弟刘文起一处饮酒,喝得多了,刘文静忍不住发起了牢烧。
“他裴寂算个什么东西?当初我们共同辅佐陛下,我履历奇功,他不过动动嘴皮子,除了会哄陛下开心,他还会什么?”
说到兴奋时,刘文静干脆拔出佩刀,一刀就劈到了柱子上:“裴寂老儿,我早晚斩了你!”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文静这番醉酒之言就被府上那双“隔墙有耳”听去了。这个偷听者是谁呢?正是刘文静的小妾,因为不受宠,心里早就怨恨许久。
刘文静没想到的是,裴寂的触手直接伸到了他的府上。在听闻刘文静的小妾不受待见后,便提前贿赂好这个女子,让她仔细观察刘文静的一举一动。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巧刘府接连发生许多怪事,这让M信的古人断定不详。于是,刘文静偷偷找来巫师,趁着夜深人静就开始舞刀弄抢地作法。
这一次,刘文静可是作茧自缚了。他那个狡黠的小妾,第二天便一五一十地将刘文静的行动告诉给了裴寂。李渊有理由相信,刘文静要反了,于是将他下狱。
真是无巧不成书,审问刘文静的正是裴寂,于是谋反坐实。临刑前,李世民不舍地去探望,刘文静这才说出那番肺腑之言。
那么裴寂结局如何呢?
10年后,裴寂受一位妖僧牵连,被成为皇帝的李世民流放,最终病逝而亡。
李渊称帝后,对刘文静和裴寂都进行了封赏,提拔二人做了宰相,而且这哥俩和李世民都享有一个特权:免死两次。但是,他们为李唐江山立下战功,又都死于权谋。难道他们的死是咎由自取吗?
聪明的统治者都善于用人,所谓用人不光是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还有让优秀的下属有彼此竞争的进取心,这种分寸的拿捏很难。但若是使用得当,就是一把双刃剑,总之,受益的始终是当权者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