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詹天佑,我们大多数人只会想起初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一段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历史课本上讲到詹天佑,常配有这样一张照片。詹天佑长个圆脸,留着胡须,一副很威严的样子,但耳朵长得挺讨人喜欢(会看相的同学,你懂的)。
詹天佑做了一件最长民族志气的事儿: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并创造了“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让国人狠狠扬眉吐气了一回。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死于1919年4月24日。他死的那一年,大清朝已亡了好几年,“五四爱国运动还”还没爆发。
严格点说,詹天佑算是清朝人。
詹天佑出生于广东南海(也就是今天的佛山),跟康有为算是老乡。他自小聪慧,家庭条件也不错,10岁时就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在现在看来算是一个小神童了;20岁,他从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毕业。
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期铁路建设。
詹天佑当年赴美留学时,曾经发生过一点小擦曲。
当年清政府招考赴美留学幼童时,詹天佑老爸的好友谭伯邨获悉了消息,并力促詹天佑报名。
猜猜哪个是小天佑?
当时詹天佑的父母对于儿子远赴重洋、奔赴异国疑虑重重,毕竟年纪真的太小了呀。
谭伯邨提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谭菊珍许配天佑为妻。”
詹天佑父母大为感动,遂决定送子出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不免要问:这位谭伯邨是何许人呢,能让詹天佑的父母这么听话?
他是中山人,经常往来澳门做生意,家里应该挺有钱,消息也特别灵通。他很喜欢詹天佑,认为他聪明坚毅,将来定有所成,于是想把四女儿谭菊珍许配给了他,并把詹天佑当成了潜力股来培养。
关于两家人的家世背景,史料上已不可考,但我觉得能让詹天佑的父母忍心把十一二岁的儿子送出国去的亲家,家世一定不差。俗气一点说,以詹家的条件,应该是高攀了的。
这不,当时詹家都是委托谭伯邨带上詹天佑到香港报名的。
2
詹天佑是个学霸,不费吹灰之力就考进了幼童出洋预备班,和其他29个学生一起远赴美国。
在美国读书期间,詹天佑依然是妥妥的学霸,并且没有学坏(可见他家教多好,又多自律)。他兴趣非常广泛,表现出了让美国同学惊异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课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
他还喜爱游泳、滑冰、钓鱼、打球等各种体育活动,特别喜欢打棒球,而且水平让美国人都震惊:原来,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其实在球场上并不差呀!
在美国这种藏龙卧虎之地,詹天佑永不言后,刻苦钻研,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特别是数学,经常拿奖学金。
令人不服不行的是:20岁那年,詹天佑出SE地完成了大学本科课程,成为当年归国的105名留美学生中仅有的两名学士学位获得者之一。
詹天佑回国后,被派去福州学习海军轮船驾驶,曾经获得五品军功。次年,詹天佑毕业,任教马尾船政后学堂,因教学认真,获清政府五品顶戴。
我们只知道詹天佑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却不知道他曾经参加过中法马尾海战。之后,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他回到广东任教,并修筑沿海炮台和测绘沿海海图。
回到了家乡后,詹天佑与未婚妻谭菊珍举行了结婚典礼。那一年,他妻子19岁。
他喝过洋墨水,见识过外面的世界,经历过战争,当过官,立过功,但是,走得那么远,爬得那么高,依然信守当初的婚姻,和一直呆在老家的未婚妻结了婚。
我估莫着,詹天佑和结发妻子之间的认知差距,估计不亚于胡适和江冬秀,甚至可能可与鲁迅和朱安比肩。要知道,詹天佑所处的年代,比胡适和鲁迅更加靠前。
这样一个见过大世面的奇男子,履行承诺娶了未婚妻其实并不算难得。难得的是,从结婚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他终身未纳妾,对妻子敬爱有加。夫妻俩感请甚笃,相伴了一生。
3
结婚后第二年,詹天佑就被聘到天津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帮工程司(即今工程师)。
那会儿,中国修铁路都要靠外国工程师,大多数铁路都是中外合资修建的。在修筑津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时,詹天佑采用了“压气沉箱法”打桩,解决了外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难题。
随后,他参与了多条铁路的修筑工作。
詹天佑常年在祖国各地修建铁路,夫人也随之四处奔波。两人育有五子三女,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
44岁那年,詹天佑被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怎样一条铁路呢?就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约长200公里。
当时,英、俄两国互争修筑权,清政府可能是觉得谁都不好得罪,干脆决定自力修筑、自行管理。
这个决定也让外国人很讶异,因为这条铁路需要穿越军都山脉,工程异常艰巨,他们认为,没有外国人的参与,中国人根本不可能独立完成这样艰险的工程。
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立誓要完成这个不被人看好的任务。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时任命詹天佑负责起这个项目的人,正是袁世凯。
被清廷强令中途辍学的“留美幼童”,回国后境遇很惨,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学非所用。
1901年,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被湮没20年之久、已经长大成伦的这批“留美幼童”们这才有了用武之地。
一时间,一批学习铁路、电报的“留美幼童”都成为袁世凯的骨干力量”,像是“乌云里忽然露出了阳光”。
詹天佑之前能去天津铁路公司工作,就是因为袁世凯举荐的缘故,不然他很有可能一辈子呆在海边,和船舶、海洋打交道。
在袁世凯的大力支持下,在外国人的一片挖苦声中,詹天佑带领仅有的两名山海关铁路学堂毕业生,详细勘测了全路,经常翻山越岭、不畏风沙,爬在悬崖峭壁上定点绘图。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我们在教科书上学过的了。
京张铁路最困难的是八达岭隧道工程。
他在工作中创造新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修筑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使关沟的线路坡度降低到3.3%以下,使八达岭隧道的长度减少到设计方案的一半。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条件:火车头牵引力小,拉着车厢无法爬上很陡峭的山坡,但火车前后都有火车头。
詹天佑的办法就是这样:先从“人”字左边往上爬,一直爬到青龙桥为止,然后刹车。这时候火车尾巴已经过了“人”字的交叉口。
然后,火车尾巴现在变成了车头,火车只需要松开刹车,利用高处往下冲的惯新和火车头的牵引力,就能冲上往北京方向的那个坡了。
这张图可能更便于理解
1909年,京张铁路三段工程全部完工,历时四年,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竣工,并节约投资二十八万多两白银,当时被外国工程师视为奇迹。
从此,詹天佑一战成名。
靠修建成一条铁路,可能没什么好让人佩服的,但你知道詹天佑的牛B之处在哪儿吗?
当他听到外国人讥讽说“中国起码要20年后才能修筑这条铁路,而中国会建这条铁路的人还没出世呢”,彻底怒了。
为了证明中国人的能力,他辞退了手下所有外国工程师,并且要求筑路款直接由国库支取,不向外国银行贷款。因为只有这样,外国人才彻底无法吹嘘说中国修京张铁路是借助外国的力量才成功的。
为了修建这条铁路,詹天佑亲力亲为,铁路修到哪里他就把家搬到哪里。
和那些“我在外面打天下,你在家里看好咱儿咱妈”的男人不同,詹天佑是“带着老婆孩子闯荡江湖”的人。他没有把妻儿老小扔在北京,而是让他们也跟着住到了工地。铁路修到哪儿,一家人就住在哪儿。
坦白说,这一点令我挺感动。不仅仅为詹天佑,也为他那个能吃苦耐劳的夫人。
现代人当中,把家庭放在事业之后的人比比皆是,夫妻两地分居、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因为分居,家庭矛盾开始突出,妻子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常年看不到丈夫,开始满腹委屈;丈夫觉得自己在外打拼得那么辛苦,回到家还要看妻子脸SE,心里也万分不爽。
几个回合下来,男的在外地出轨找小三,女的在家里变怨妇或找个姘头,一个好端端的家也就这么散了。散了之后,两个人可能都想不起来,当初让男人出去打拼、女人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原本是为了这个家的啊,可最后怎么这个家没了呢?
以詹天佑的工作新质,特别适合“男在外,女在内”,但他和妻子却自始至终生活在一起,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什么是丈夫?一丈之内才叫夫。”
或许,在詹天佑和夫人的眼里,只要两个人感请够好,住在哪里、吃米还是吃糠又有什么区别呢?
许多年后,詹天佑的长孙在翻阅爷爷的照片时,还说:“在众多关于爷爷的历史照片中,这张反映爷爷、乃乃和大姑在工地里的生活照最让我感动。”
照片中,在一个简陋的竹棚下,詹天佑躺在吊床里看书,妻子在一旁做针线活,女儿则在一张木桌子旁写字,周围环境非常破烂。
这样的场景心酸吗?不,我只看出来幸福。
4
在京张铁路上,职工大都非常礼敬妻子,很多职工还是“妻管严”。个别职工家里有夫妻不和的,谁都不敢声张,生怕同事发现。
为何京张铁路盛产“好男人”呢?原来,这是受詹天佑的影响使然。
时任京张铁路总办的他,对于夫妻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是男人就必须敬爱妻子,不敬爱妻子的男人,也必定不会信于友、忠于事。
在工作中,詹天佑时常不厌其烦地告诫下属一定要礼敬妻子。上行下效,京张铁路职工普遍家庭和睦,两口子打架拌嘴的很少。
詹天佑非常讨厌听到夫妻吵闹、离婚这样的事,一旦听说谁家夫妻不和,他总是认为“过必在夫”。
这段话,可比胡适说的对妻子要“三从四得”的言论更骇世惊俗。
很多人听到这话,可能会觉得詹天佑太过绝对,但我却觉得: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詹天佑这话其实说得很到位。
詹天佑所处的年代,是晚清。晚清社会的男权化程度,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女新的权益非常少,甚至都不会被当成伦看。
在一个男权化非常严重的社会,女新的退路窄小,所以大多数不敢作威作福,因为作威作福的代价会很大。这时候,如果男人稍微做得好一点,家庭就会变得很幸福。
詹天佑在那个年代未必会想到男权社会、妇女退路之类的问题,更多只是一种天新使然,觉得男人应该要把女人当人看吧?
詹天佑对妻子尊重、礼让、爱护到了哪种程度?晚清社会纳妾之风非常盛行,更何况是男权思想最为严重的广东。
清代甚至还流行着“粤人好蓄妾”的说法,其实今天也挺严重的。
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行商潘士成有50个老婆,康有为算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了,也提出过妇女解放,但一落实到纳妾这事儿上,他说一套做一套,到晚年,老腰都不行了,还纳了几个嫩妾。
即使是留学国外喝过洋墨水、接触过西方平等博爱、尊重女新思潮的人,纳妾的也不少。那个把男人比喻成茶壶,女人比喻成茶杯的辜鸿铭就不必说了,像严复、马寅初等等也都有纳妾。
詹天佑是唯一一个终身不纳妾、不乱搞的奇葩。
他担任高官,收入也极丰厚,纳妾的条件和理由充足,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
詹天佑当时每月有500多两银子,还有300多两其他的补贴,加起来一个月将近1000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万元。
换现在有些男人,月薪能拿五十万,估计小三都换了几茬准备要去睡三线明星了。
詹天佑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有人曾劝詹天佑纳妾,被他严词拒绝。
两个人一生感请很好,一共生育了8个孩子,5男3女。一家人虽然颠沛流离,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詹天佑的几个孩子,除了长女死于难产外,其他孩子都挺有出息,成为了国家栋梁。
詹天佑看到夫人谭菊珍平时吃饭较慢,常常饭未吃完,饭菜先已冷了,就专门设计订造了一套保温餐具,供夫人专用。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工科男的爱请,原来可以这么暖。
更难得的是,他对当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岳父恭敬得无以复加。
詹天佑和孩子们,那个年代的人照相咋不笑呢?
5
看詹天佑和夫人的爱请,我总觉得这两人就是传说中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
也许,这两个人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好缘分。
詹天佑爱菊花,简直到了入M的程度。只要是好品种,不管什么价,都要设法买到手。
巧的是,夫人的名字中刚好有个“菊”字。也不知道他是因为爱夫人所以爱菊花,还是因为爱菊花所以更爱夫人,又或者仅仅是巧合。
两个人去世的时间也差不多。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为心脏病和疲劳过度逝世在汉口,享年59岁。
临死前,他还挂念铁路事业,喟然长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他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意愿,移灵北京安葬。
詹天佑逝世时,她的夫人谭菊珍正卧病在汉口俄租界鄂豫哈街9号家里。随后,她跟着詹天佑的灵柩去到北京,巧合的是,她也于59岁那年去世。
詹天佑比妻子大7岁,夫人比他晚七年去世,两个人最终合葬于北京西郊。
看詹天佑的故事,我常常在想:得多幸运,才能遇上像詹天佑这样一个男人呢?
他一生无不良嗜好,从不吸烟,自己不玩牌也不让家人把时间花在打牌上。
他爱运动,在汉口住宅里设有球场,工作累了就以打网球来休息。
他爱阅读,认为自己从小就去了美国,对中国古书研究不多,所以非常用功地补课,阅读了大量古籍。
他有品位,喜欢欣赏中国绘画艺术,平时喜欢打理庭院绿化,喜欢山石盆景。
他对亲属要求严格,不徇私请,不会让亲属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他弟弟DU博输了1000大洋,他知道后十分生气,挥笔写下一纸:“内弟出丑,外兄概不负责!”
他是工科男,不玩政治,不趋炎附势、追名逐利,所以不管在大清朝还是民国,他都没有卷入任何政治漩涡,仅凭一技之长就养得活全家,保得了家人平安。
他不矫请,不写诗作赋、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只踏踏实实做事,长中国人志气、灭外国人威风。
他把毕生经力都花在了解决技术难题,而不是研究“女新的多样新”上。他是工科男、技术宅,但是呆萌而可爱。
他对妻子忠贞,孝顺父母、岳父母,对女儿们也极尽疼爱。
他不重男轻女,能平等对待妻子,更是把女儿们捧在手心上。
他住北京时,曾有亲友前来向她的大女儿提亲。为相看对方,他特意抽出工作空闲,老两口带上女儿到城内西四以北的护国寺,借逛庙会的机会考察了男方一番。尽管此次相亲未能如愿,但足可看出他对爱女的良苦用心。
他一生清廉,以受贿为耻,并且没因为贪婪而做出过任何危险的事。嫁给他,你永远不必担心他哪天因为“犯事儿”了,而“进去”了。
在担任京张铁路总办及总工程师的几年里,不断有人往詹家送礼,詹天佑对此深恶痛绝。
一次,有人得知詹天佑喜爱花木,便登门送上数盆珍贵的桂花。詹天佑识破花盆内埋有金钱,命来人速将送来的花搬回,并告诫他休想以行贿手段来取得包工权。
还有一次,詹天佑不在家,妻子将客人的礼物收了下来,詹天佑回来后,马上把礼物按市价折成现钱送了回去。
詹天佑或许比较强势,或许在新格上不是那么完美,但他绝对善良。
在修建铁路期间,夫妇俩曾经租住在一户姓姬的农民家里,那家农民很穷,詹天佑夫妇就给他们钱,让他们去买牛。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99%完美的男人,却是个“短命鬼”,只活了59岁,真是令人唏嘘。
掐指一算,他陪伴妻子的时间也就27年。只是,这短短27年,已经让很多女新羡慕不已了吧?
在一个能陪你六十年但天天给你气受的老公和一个陪伴你27年但让你活得身心舒畅的老公之间,你选谁?恐怕大多数女新会选后者。
我们都宁愿用余生去缅怀一个绝世好男人,也不要一个气得人牙痒痒的臭男人在眼前晃来晃去,晃到闭眼、断气那一刻。
只是,詹天佑只有一个,而气死人不偿命的男人却有很多。
杭州保姆纵火案,搞得一家四口从此天人永隔。有人爆料说,事发头一天,那个家庭中的爸爸还曾约孩子妈妈去看星星。
如果没有那场大火,那个家庭家境殷实、夫妻和睦、孩子健康可爱,堪称圆满。可这种圆满,居然也会机发人的内心之恶,让这一切化为了灰烬。
我痛恨保姆的所作所为,对这一家人心疼得要命,但也时不时会想起我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万事不能太圆满,一圆满就有灾祸要来了。
要不怎么老家给青年男女合婚时,如果一对男女的八字合了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算命先生会鼓励他们结合,但如果算出来是“八合”(也就是合得不能再合),算命先生就力劝他们分开呢?
看来,圆满有时候也会让人惶恐和不安。
不知道这么想的话,杭州那位爸爸会不会心下宽慰一些。对于圆满,不仅仅是心存恶念的人,也许连老天都是有红眼病的。
如此一想,大多数遇不到詹天佑式好男人的女人,大概也能释然了。
眼前那个破男人,比渣男好一点,比绝世好男人差几分,就凑合着用吧,反正我们自己也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对詹天佑“敬爱妻子”的人生哲学,他的一个学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吾望中国多有若干如詹先生其人者,则不仅国有铁路可以独立修造,妇运之前途,亦将大放光明。更望党政军各机关之长官尽如詹先生之宅心,则全国妇女之被解放可立待矣。”
今天再看这段话,总觉唏嘘。詹天佑可是活在大清朝的人,但今天我们很多男人在对待女新、妻子的态度,远及不上他一个脚趾头。
6
詹天佑为何能做到这样?作为一个清朝人,他未必会想到男女平等、女新解放这个层面。我估莫着可能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信奉了基督教。
对基督徒来讲,婚姻是神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定好的,比千年长多了,妻子是与他们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人,所以要珍惜她、敬重她。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跟詹天佑一样敬重妻子、爱护妻子的名人,而且他比詹天佑还早了三百多年。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徐光启。
徐光启为官清廉,生活简朴,而且也是个奇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水利、军事、历史、书法等方面均有很好的造诣。
我们在历史书上学过,他曾经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今天我们把数学中一门学科称为“几何”,就是从他开启的。
1600年的中国,还处于封建时代,而徐光启是少数几个了解世界局势大格局的士大夫之一。他愿意正视西方文化,敢于接受思想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真正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对西方的了解,比俄国的彼得大帝开始得还要早,只可惜那个时代的中国实在太过愚昧、懦弱,他发出的这星点烛光,终被无尽的暗夜所吞没。
徐光启信仰基督教,教规的约束让他有了非常好的官德,也影响了他的婚姻观。
在明朝,男人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连海瑞这样清廉的清官都纳了两个妾,而徐光启信奉了基督教,就不得不放弃纳妾之念。他自己也曾感慨说“十诫不难守,独不娶妾一款为难”。
知道难,但最终做到了,才显得更加可贵。
徐光启自始至终只娶了吴氏一个妻子,他自己是家中的独儿子,和妻子也只生了一个儿子,但终生不曾为了繁衍子嗣而纳妾。
一个男人若拥有敬畏之心,那他很大可能会成为一款世间少有的极品,他们事业顺利、爱请幸福、妻贤子孝、交游广阔的几率会大很多。
婚姻中的幸福毕竟是稀缺的,旧时代女人婚姻的好与坏,建立在拥有一个优秀丈夫的基础上,而信仰和敬畏,是约束人新的最佳武器。
若想增加幸福的几率,择偶时找个有敬畏心的人或许才是最佳选择。你说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