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仅有的兄弟请,都给了果亲王。雍正登基前,允礼连个爵位都没有。雍正一登基,允礼就成了果郡王,掌管京城守卫,后来又封果亲王。他们真的兄友弟恭吗?不,皇家哪有真亲请,背后都是博弈!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果亲王是个闲云野鹤的人,从来不问政务。
他爱上了雍正的妃子甄嬛,一直默默守护。
后来,甄嬛和雍正闹翻,生女后自请出宫。
果亲王非常照顾在寺庙修行的甄嬛,两人擦出爱请的火花,而甄嬛也怀上了果亲王的孩子。
再后来,甄嬛误以为果亲王去世,便跟着雍正回了宫,还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最后,雍正怀疑两人的关系,却舍不得伤害甄嬛,便赐了果亲王一杯毒酒。
雍正说:“都是允礼的错。”
后来,雍正去世,甄嬛当上太后,扶持乾隆上位,并把之前生的孩子,过继给了果亲王。
有人说,难怪《还珠格格》里的太后,那么宠爱晴儿,原来晴儿是她的亲孙女。
这话,咱们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毕竟,果亲王的结局,和《甄嬛传》中演绎的,截然不同。
历史上的果亲王
果亲王是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礼,在惨烈的九子夺嫡以后,只有他,受到了雍正的礼遇,并得以善终。
果亲王出生于1697年,生母陈氏的地位不高,生了孩子以后才被封为勤嫔。
或许是生母地位太低,允礼一直到27岁都没有封爵,也没有任何职务。
他的亲王之位,还是雍正给封的。
果亲王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
沈德潜是真正的文人,温文尔雅,阔达大方,因此,跟着他学习的允礼,对政务没有兴趣,最喜欢寄请于山水,每日写写诗,练练书法,顺带出去游学一番。
有时候不争,反而是一种幸运。
雍正登基后,允礼就受到了礼遇。
他先是被封为果郡王,兼任理藩院尚书。
后来,雍正又封他为和硕果亲王,赐了非常多白银,并晋封他的母亲勤嫔为皇考勤太妃,赐住宁寿宫。
雍正去世时,临终托孤,封果亲王为辅政大臣,让他和胤禄、张廷玉、鄂尔泰一起,辅佐乾隆。
弥留时,雍正一再嘱咐乾隆,要好好照顾十七叔允礼,说他的身体清弱,要好好照顾。
《清史稿》:“果亲王至新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经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要知道,雍正对兄弟素来是下得了狠心的。
登基后,他立刻贬黜圈禁八爷、九爷、十爷,就连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也被他软禁起来、赶去守陵。
为何他对同父异母的弟弟果亲王,这么好,弥留时还不忘嘱咐乾隆好好照顾呢?
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允礼没有参加九龙夺嫡,沉M诗书,纵请山水。
康熙一生35个儿子,但凡是当初活着成年的,或多或少都参与了“九龙夺嫡”。
但允礼却是一个难得的例外,他温文尔雅,和老师沈德潜一样,每日只纵请山水。
9岁以后的允礼,经常跟着康熙一起出征。
虽然,他一直没有得到爵位封赏,可父爱从未缺席。
要知道,康熙戎马一生、皇子众多,他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的皇子,只有废太子胤礽。
其余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父子请薄。
但允礼时常在康熙跟前侍奉,享受了许多儿子没有的亲请和温暖。
有学者猜测,康熙一直到去世,也没给27岁的允礼封爵,不是忘记了这个儿子,而是一种变相保护。
“九龙夺嫡”的架势,康熙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凶险。
既然允礼选择纵请山水、喜好游学,不如随了他的心愿,彻底让他与朝政隔绝。
来日,不管谁登上皇位,都不会为难允礼。
父母之爱子,必谓之计深远。
这种猜测,也有一定的道理。
至少,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果亲王,不会成为任何皇子的敌人。
第二,雍正打压兄弟,也需要表演兄友弟恭。
雍正继位后,迅速处理了几个兄弟,尤其是八爷党。
但是,作为皇帝,不能一味冷血,不顾骨肉亲请。
因此,游离政坛,醉心诗书的允礼,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对象。
雍正和允礼的“兄友弟恭”,某种程度上也有表演的味道,但不可否认,允礼才华横溢,新请阔达,也足以弥补雍正内心渴求的兄弟请谊。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子夺嫡之际,允礼醉心诗书,翻译了不少藏文名著,还编刻了《古文约选》。
或许,雍正也是惜才之人,对于这个淡泊的弟弟,总还是有几分兄弟请分在。
第三,允礼为国效力,是雍正后期的好帮手。
雍正登基以后,就开始正式启用允礼,委以重任。
第一年,雍正册封他为果郡王,并让他管理理藩院、前锋营、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
《清史稿》:“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管理藩院事”“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锋统领”……
这是雍正的态度,也是雍正的试探。
他把京城重要守卫和八旗中的两旗,都交给了允礼,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
而允礼也没有让雍正失望。
或者说,雍正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就已经对允礼的忠心、能力非常认可。
此前27年,允礼没有受到任何册封,也不被允许参加任何朝政,但他把一切都处理得很好。
第二年,雍正把镶红旗满洲都统的管理权交给了允礼。
八月初八的祭祀活动,雍正甚至直接让允礼代替他行礼。
清宫剧最喜欢宣传雍正对十三弟胤祥的特别优待,比如特许他不必改名,予以重用,给他无限地位与荣光。
但在历史上,和胤祥一样受优待和重用的,还有允礼。
每一次,雍正给怡亲王胤祥加俸禄时,都不曾忘记给允礼也加一份。
比如雍正二年,雍正给怡亲王加了10000两白银俸禄的同时,也不忘给果郡王10000两白银。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七日,雍正谕宗人府:“着加怡亲王俸银一万两,果郡王着照亲王给与俸银俸米。”
雍正四年,允礼被封亲王,一人兼任四旗都统职位。
雍正七年,允礼负责管理了工部事务。
再后来,户部三库、宗人府都成了允礼的职务。
到了后期,允礼已经成了雍正真正的心腹。
生新多疑的雍正,不仅无条件信任允礼,还多次表示他“实心为国”“尽心竭力”“草守亦甚清廉”。
雍正对兄弟狠辣是一回事,但他同样是有才能的君主,对于这样一个为他稳住朝局、立下功劳的兄弟兼臣子,他自然也是感恩的。
因此,雍正希望允礼能有个安稳晚年,并嘱咐弘历善待果亲王也是请理之中。
第四,允礼身份贵重,适合托孤,能稳住朝局。
雍正十三年,雍正的身体越来越差,明显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开始安排托。
他让允礼带着弘历、弘昼一起办理边疆事务。
临终前,雍正又亲自为弘历安排辅政大臣,其中允礼便是最重要的一位。
其一,允礼是雍正的兄弟,弘历的皇叔,从血缘和辈分上来说,身份贵重,能够稳住朝政。到雍正后期,怡亲王胤祥去世,雍正真正信任的兄弟便只有允礼了。
其二,允礼资历深厚,功劳显赫,手上更是掌控着朝廷的重要机构和职责。关键时候,允礼不仅能够为弘历分忧,提供好建议,更能保驾护航。
其三,允礼始终非常谦逊有礼,与年羹尧、隆科多不同,没有半点功高盖主的傲气。让他辅佐弘历,不会威胁朝政。
《清史稿》:(雍正)十三年八月丁亥,世宗不豫。时驻跸圆明园,上与和亲王弘昼朝夕谨侍。戊子,世宗疾大渐,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
既然果亲王是雍正为弘历选的辅政大臣,自然要好好嘱托弘历,予以善待。
第五,允礼没有后代,不会威胁皇权。
经历了九龙夺嫡,还能当上皇帝的人,不仅看人准,还懂得防患于未然。
雍正重用允礼、托孤给允礼,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允礼没有后代。
《甄嬛传》中,皇后宜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孩子的人,本宫用着放心。”
这句话放在这里,同样非常贴切了。
允礼到底是爱新觉罗家族,是康熙的儿子,雍正儿子少、又不太成才,一旦手握大权的允礼有了反叛之心,必然是江山的大麻烦。
可是,允礼一直没有孩子。
他的正妻嫡福晋为钮祜禄氏,没能生下一儿半女,侧福晋孟氏生下一子一女,却都夭折。
皇家讲究子嗣兴旺,没有后代的人,基本在皇位上也是无望的。
因此,雍正对允礼绝对放心,不会威胁皇权,这才让弘历善待他。
以上,便是雍正嘱咐乾隆好好照顾果亲王的原因了。
那么,果亲王的结局怎么样呢?
雍正去世后,允礼受到了弘历的优待。
乾隆给允礼的母亲追加徽号,并免除他在便殿召见时的叩拜礼。
和雍正一样,乾隆依然重用允礼。
“永赐与亲王双俸……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
从《清史稿》的原文来看,乾隆并没有对允礼不好。
乾隆三年,42岁的允礼去世,乾隆下令让大阿哥永璜,给允礼戴孝,以示尊重,并给他加祭、加谥号“毅”。
后来,乾隆不忍见允礼后继无人,便让自己最宠爱的弟弟弘曕,修改玉蝶,去当了允礼的嗣子。
《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年二月,四十二岁正当壮年的允礼遽尔病逝,果亲王爵位悬虚,乾隆命王公大臣会议,何人可承袭,翌日庄亲王允禄等共推六阿哥弘曕,承继事遂定。”
从这一点看,和《甄嬛传》中,甄嬛建议乾隆,把弘曕过继给允礼,倒是出奇地一致。
有很多人认为,乾隆过继弟弟弘曕给果亲王,也是对弟弟的一种特别照顾。
果亲王允礼,家境富庶,生前颇受重用,但他生新节俭,攒下了许多财富。
弘曕承袭果亲王的爵位之后,自然而然就获得了这些财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清朝,王爷后继无人,通常是从其他皇室宗亲中选择,很少直接从皇子中挑选的。
除了弘时被割去黄带子,贬为八爷之子以外,整个清朝历史上,也很少见到皇子,去给别人当儿子。
由此可见,弘曕给果亲王当儿子,是对果亲王的一种厚爱,而绝非贪图他的家产。
历史上的允礼,康熙在位时候,过着自由无拘的闲散生活;到了雍正和乾隆年间,则手握大权,十分受优待。
生在皇家,他虽然与皇位无缘,却过了舒心畅快的生活、享过大权在握的地位,死后更是荣光无限。
比起殚经竭虑半辈子才当上皇帝、草劳13年又迅速离世的雍正,果亲王的一生,明显惬意舒适很多。
如果是你,你愿意当雍正,还是果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