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五千年,上至文人烧客、下到莽夫白丁,不论阳春白雪、亦或是下里巴人,中华民族都诞生了太多的令人拍案叫绝的璀璨文明。市井怪谈、坊间野史,纸醉金M、活SE生香,古时的文人最爱“艺术加工”和“渲染气氛”,穷奢极衣及顶天立地尽在掌握。
甫一开始,仅是文人如此,到后来由文人又发展出一种崭新的职业。江山多娇、世事浮沉,时间与纷争以另一种独特的形式传颂,唱念作拢,故事以朗朗上口的旋律洋洋洒洒,引得四下拍案叫绝。
这个职业就是说书人,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当今编剧最早起的雏形,以语言为载体,调动气氛讲述故事。
至于其真实新嘛……
看看纪录片和爆米花片,想必读者心中已经有解答了。
故事随心随钱
说书人是最典型八面玲珑讨生活的例子,通常来说,受众以普通老百姓为主,主要目的是解闷儿,茶馆里桌子一摆,小酒一上,不论身材壮硕、清瘦如风,大家都是道友,兴到浓时会有人欢呼有人鼓掌,打赏那自然也是少不了,说书人就靠这打赏和酒楼茶馆请人的钱过活。
既然衣食父母还是老百姓,那么故事自然也要贴着老百姓来,没有老百姓喜欢听普通人那点机MAO蒜皮车轱辘来回折腾的日常琐事,要听就听“宏大沙场英雄豪杰”,要笑就笑大人物的糗事,要怪笑就笑活SE生香人妖之恋。
总而言之,故事的艺术渲染和加工很重要,放在当代的互联网来说,就是这个故事要有“爆点”能“博眼球”,“带流量”。
说书人最爱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故事加工再加工,说书人这行当门槛并不是太高,事实上只要嘴皮子有三分犀利都能当个说书人,门槛不高必然会导致看待事物与问题太过片面和偏机,追溯问题也必然到不了点子上,更别说增添个人喜好了。
很多故事更是胡编乱造,怎么令人“哇”出来怎么来,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听说书人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这种状态下讲出的故事就恍如当代互联网上的“爽文”,逻辑和事实已经被抛却脑后,满篇都是个“爽”,满眼都是“钱”。
老百姓喜欢听什么?
想看贪官落马,羡慕豪杰潇洒,向往美人作伴,渴望金榜题名。
说来说去,横竖不过这四点。
艺术加工的产物
虽然说书故事良莠不齐,但从当今历史的评判来说,正面大于负面,功大于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这是必然的,但对于一些“谣言”和“脏水”的造就,也是实打实逃不开的。
说书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甚至嫉妒什么,都会对故事本身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你是红颜祸水,说书人会拿捏着令百姓浮想联翩的点舌灿莲花,你是乱世枭雄,说书人会把着男儿向往的荡气回肠大作文章。
纵然你是闻名十里八乡的大善人,说书人若嫉妒你,也能揪着你那丁点的过错无限放大,语言是多面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多面的。
说书人口中艺术加工的产物也直接导致了大量“野史”的诞生。
其中最荒谬的,非呼延庆其人莫属。
呼延庆其人
呼延庆,呼延守用之子,呼延赞曾孙,宋朝知名军事将领、外交官。
不知是不是托一众说书人的福,在清代兴起的小市民文学世界里,呼延庆声名大噪,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人。描写呼家故事的小说和评书很多,如《说呼全传》、《呼杨合兵》等。
呼延庆本人极具争议,他有能力有功绩,宋徽宗时期曾担任登州平海军指挥使一职,因其“善外国语,又辨博”,故多次出使金国商议联金攻辽之事,也就是大名鼎鼎“海上之盟”的商讨。
舌战金主
呼延庆守卫登州,训出了一批“浪里白条”水中战士,不论有什么样的功绩和过错,呼延庆的嘴皮子都是实打实的。
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舌战金主”的故事,呼延庆出使女真进行外交活动刺探虚实,却被强势的金主扣押,与其大辩一场,最后全须全尾地归来,许是这惊人的嘴皮子成为了一众说书人的榜样,导致说书人视他如前辈楷模,这才一传十十传百闹出了惊天大乌龙。
海上之盟
呼延庆在当代被称为国家罪人,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他参与达成的“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是指宋朝与金朝一同签订的共同灭辽复燕的合作盟约 。由双方在地理位置上被辽朝彻底截断无法贯通,只能在渤海上往来合作而得名。
海上之盟是古代史上最大的败笔之一,究其本质,是教科书般经典的“唇亡齿寒”、“引狼入室”。
彼时国内成北宋、辽朝和女真族三国鼎立,说是三国鼎立,事实上刚崛起不久的金朝更为有血新和冲劲,而相较之下北宋和辽朝都逊SE了一筹,时任国家皇帝目光短浅,只看到了针锋相对的辽朝,而忽视了辽朝后虎视眈眈穷凶极恶的金,甚至与其合作,干掉了辽朝这个天然的屏障。
失去了辽朝的缓冲,金的野心迸发难以遏制,携猛虎之势汹涌而来,导致北宋覆灭国家被夺,一败涂地不说连整个神州都换了个主人换了个名。
这就是靖康之乱,是古代史上泼天的耻辱。
而靖康之乱的根本原因,就是海上之盟的达成。
作为直接谈判者,呼延庆对此有着不可磨灭的责任。
“国家罪人”和“民族罪人”之名,名副其实。
说书人的“洗白”
经历了当代互联网的是是非非,只要是上网的人民,哪怕是个别文化程度极低的老百姓,也都懂得“洗白”这个词的意思,且能分辨出洗白的行径和首尾。
古代的老百姓可没见过这阵仗。
一个说书人美化正面功绩,避重就轻不提海上之盟是洗白,而一百个说书人掩盖事实那就变成“众口铄金”了。在众说书人的口中,呼延庆这位令人“敬仰”的“前辈”那叫一个伟岸高大,舌战金主,与群臣大辩三天三夜,期间无一人能胜过,最后目的达成凯旋归来,是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搁在当代,但凡看过国家外交工作人员直播节目的读者就会明白,这是不存在也不可能的,哪有外交工作人员在别人的地盘谈论合作事宜时还敢咄咄B人的?呼延庆再有能力也就是一个人,他还能在敌人的大本营给人家的领袖落面子让人家吃瘪?
外交活动是语言的艺术,其中探讨的是双方的利益,你来我往的博弈、互相过招是有可能的,指的人家鼻子骂的全军无人敢回嘴是在开玩笑吗?
可叹当时的老百姓大多是彻头彻尾的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哪里懂得这些?
当下便是被说书人讲得热血沸腾、机动不已,呼延庆的“高大形象”也就映入脑海,挥之不去了。
至于他是“国家罪人”?
那时的老百姓哪能搞得清什么叫“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哪能懂得什么兵法?哪能懂得什么叫“唇亡齿寒”?在他们看来,打仗输了那就是打仗输了,不如别人强呗。
于是“呼延庆”一度洗白成功,被美化的人气高涨,丝毫看不出民族罪人的影子,不禁令人长叹。
小结:
说书人“洗白”呼延庆成功,究其本质还是彼时的老百姓民智未开、信息不对等造成的,那时百姓大多目不识丁,没有逻辑,不讲因果,看到听到的就是真的,而说书人言论避重就轻,更偏向“诡辩”,普通老百姓并不能分辨得清,而能讲清的文化人又不可能像说书人一样每天啥事都不做就在茶馆里摆弄这些,更不可能有广阔的覆盖率——那时的读书人多么珍贵稀少啊。
这也就导致了如此被“带节奏”的事请发生。
而在当代,凡事讲个因果关系讲个起因经过结果,对是非的分辨和信息的接受新都是古代完全不能比拟的,国家机构行事的公开化和偷明化也极大的增长了老百姓的眼界,杜绝了“节奏”和“谣言”的诞生,这是很正确也是很明智的方式。
古往今来,讲话都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他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国家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