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那么多八贤王,老八胤禩是在雍正即位之后才被加封为和硕廉亲王,在此之前只是贝勒爷。
倘若雍正没有继位,让胤禩继位的话,清朝的命运会怎样呢?
雍正能够收拾得了康熙留下来的一滩烂帐,胤禩却未必有这个能力,“康雍乾”之所以能被吹成盛世,没有雍正可不行。
不论是对于康熙皇帝,还是对于整个清朝,雍正皇帝实际上都是最合适,也是最完美的接班人,没有之一。
拿夺储这事来说,竞争异常机烈,为什么实力雄厚的老八胤禩失败了,反倒是老四雍正笑到了最后?
原因一点也不复杂,论心智和权谋,胤禩不如雍正。
胤禩夺嫡失败是经历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发生在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第二件事则发生在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触怒了康熙,康熙一怒之下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康熙也并不是真心想要废了他,只是想要警告警告他。
可是一帮想要夺嫡的阿哥们却不这么想,他们一看康熙废了胤礽,便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不停地活动。
胤禩实力最雄厚,所以他和支持他的势力集团也最为积极,说实话当时康熙也被他们给B得有些气恼。
康熙废了胤礽之后没过多久,又想重新立胤礽为太子,但是皇帝好颜面,不能自己说出来,所以便想着开个会议来商量商量应该立谁为太子,他的本意是想让众臣工顺水推舟地推选胤礽。
可是胤礽的票数却没胤禩的多,康熙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闹了个尴尬。
好在胤禩当时恰好犯了错,这个错倒也不是胤禩自己犯的,是他的“支持者”老大胤禔犯的,胤禔跑去找康熙,一边说算命先生说胤禩是天命所归,一边又说可以帮康熙出手铲除了胤礽这个祸患。
真当康熙废了胤礽,胤礽就不是康熙的儿子,就不是胤禩、胤禔等人的兄弟了?气得康熙直接找他们训话——
你们谁再争夺储君之位,我要你们好看!
所以,胤禩这次虽然离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但终究失败了,败在没管好自己的手下,可见他的管理学成绩没及格。
第二件事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胤礽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已经第二次被废,所以这时候即将达到夺嫡的第二个高峰。
为什么胤禩在这个高峰阶段以失败收场呢?这得说说“毙鹰事件”。
当时康熙去了热河,老八胤禩因为要祭奠生母良妃,所以没有和康熙一块去,可是胤禩又觉得还是得让康熙看到自己的态度,所以让人找了两只海东青拿去送给康熙。
可是这两只海东青送到康熙手上的时候已经咽气了,康熙一看,顿时怒了,好你个老八,送两只死鹰给我,是盼着我早点死吗?
所以,康熙放了句狠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这话一出,也就意味着胤禩彻底被踢出了局,彻底失去了夺嫡上位的机会。
为什么海东青已经奄奄一息了,胤禩派去的人还要执意送到康熙的手上?是不敢不遵从胤禩的命令,还是有意为之?
哪怕再笨的人,也应该知道送两只死鹰给皇帝会是个什么后果呀!可是他仍然送出去了,这件事的背后很可能是个音谋。
幕后主使者就是要让这两只死鹰送到康熙的手上,只有让康熙暴怒了,才会一举将胤禩踢出局。
倘若这事真的是一个音谋的话,那么最后的得利者必然也是主使者,所以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胤禩选择的战术是“猛打”,雍正选择的则是“稳扎稳打”。
猛了,一旦不能一战而竟全功的话,那么就会暴露出一个又一个的破绽。
稳了,不仅能让自己几乎毫无破绽,还能够趁机找出对手的破绽,同时利用这个破绽发动攻势。
这次“毙鹰事件”同样暴露了胤禩用人之道出了问题,管理能力太弱,还暴露了他的权谋不如雍正的问题。
这样的胤禩如果成为了康熙的接班人,坐上了皇位的话,他会带给清朝怎样的命运?
胤禩太过冒进,冒进的皇帝一般不会像雍正这样将主要经力放在经济建设方面,经济上不去,那么国力自然也就上不去。
胤禩用人之道不行,管理能力太弱,权谋太差,这些缺陷很可能会让他坐上了皇位之后被权臣架空或者吏治腐败。
所以,真让胤禩即位的话,清朝很可能会提前走下坡路,即便他能治理好国家,也绝不会有雍正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