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6月20日,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李盛铎出生于九江。
李盛铎任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参议院议员时肖像 图源:维基百科
咸丰九年五月二十日(1859年6月20日),李盛铎出生于东乡谭家畈(今濂溪区莲花镇谭畈村)。
李盛铎(1859年—1934年),字义樵,江西省德化县东乡谭家畈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收藏家,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大学生、京都大学堂京办、顺天府府丞、太常侍卿、出使各国政治考察大臣、山西布政司、陕西巡抚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大总统顾问、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1934年因病逝世。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九江籍近代名人中,若论其政治、文化影响力,无人能出李盛铎之右。他身上有太多的闪亮的东西:榜眼、翰林、公使、巡抚、民国参议院议长、藏书家等等,他身上的黑点也不少,有些足可以掩盖他的光芒。
李盛铎生于九江,据闻他自小聪慧,博览群书,十几岁时就已闻名赣省文坛。他二十岁中举,四十岁中一甲进士第二名(榜眼)。清代九江府只在道光年间出过位状元,李盛铎获榜眼,也算是九江近代科举第二人了。
李盛铎像 图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一甲进士,当然是进翰林院。李盛铎跟了晚清重臣、理学大师徐桐,仅两年就升任江南乡试副考官,入翰林院六年就做到了御史。只能说李盛铎深谙居官要诀,长袖善舞。他的这段升官之路,在清末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载,风评甚低。那些野史是否真实,笔者不予置评。
不用评价道德,仅从政坛轨迹来看,李盛铎的确善于转舵,可以敏锐地把握方向跟对主子。保守派代表徐桐死后,他迅速转投革新派康有为旗下,被光绪帝赏识连连升级。发现请形不对立即抱住慈禧大腿,对光绪毫不手软。光绪被幽禁后他又搞起了洋务,曾任日本大臣,最荣耀时作为五大臣之一到各国考察政治,为君主立宪做准备,在英国获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归国后,提任山西巡抚,成了一方大员。
五大臣在国外考察,前排左二李盛铎 图源:知乎
大清完了,李盛铎怎么会跟着当遗老呢。他立即投入袁世凯旗下,被任命为大总统府政治顾问、参政院参政、约法会议议员等职。袁世凯死了,他在黎元洪政府任农商总长;张勋复辟,他又是农工部尚书(未上任);,段祺瑞上台,他出任农商总长,后任参议院议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李盛铎随安福系解散而下台。后来国民党当权,总算是和他没关系了。李盛铎晚年寓居天津,不问政事,79岁病逝。
李盛铎这辈子,转了七个门庭,从未出过差池,还能步步高升,真可谓人中之杰也。
李盛铎书法,1891年 图源:知乎
李盛铎另一个身份是藏书家,他是清末北方最著名的藏书家之一。
李盛铎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家庭,代传藏书家风。李盛铎的祖父是贡生,在九江建有藏书楼——木樨轩,号称拥书十万卷,后毁于兵燹。其祖父曾任奎文阁典著,执掌宫廷典藏之事。其父李明墀,官至湖南巡抚、福建巡抚,好藏书、刻书、写书,重建了木犀轩,藏书数达十万卷。
李盛铎是家中唯一男丁,继承了家族的志趣。他从小跟着父亲任上,就开始购买海内外古籍。他还是个生意人,中进士之前在上海开办印刷厂,出巨资引进十几部国外印刷机,做起了书籍翻印、出版的买卖。
从政以后,他更是着意于收集古籍,多方访书、求购。正遇到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之际,大批私人藏书家破产,有的藏书楼被他全盘收纳。木犀轩所藏之书自成体系,重点为经史子集四部,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广。就版本而言,不仅包括宋元明清各代的经刻本及抄本、校本、稿本,还包括刊印经美的铜、木活字本及彩SE套印本。至30年代,他的藏书已达9000余部、58000余册,其中宋元古本约300部,明刊本2000余部,抄本及手稿本2000余部。
《木犀轩收藏旧本书目》 图源:红叶山古籍文库
李盛铎较有贡献的是他长期购买海外古籍,在出使日本期间,购得多种日本古刻本,古活字本、旧抄本及朝鲜古刻本,总计有1110部,5840册。约占李氏藏书的九分之一。以医家类和释家类居多。内容包括流传到日本的宋元本;日本和高丽当地版本等,且均为国内比较罕见的本子,十分珍贵。
藏书又是李盛铎一生中最大的污点。1910年,敦煌经卷从甘肃运抵北京后,李盛铎等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全部经卷翻检一遍,将其中最经美的窃为己有。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竟然将挑剩下的长卷撕成数段,拼接以凑齐数目,因此撕毁了大量古卷,制造了敦煌遗书在受到外国人掠夺后最大的一次灾难,由于部分经卷被流传的市场,以及李本人藏书章流出,诞生了大量赝品,给敦煌学研究带来诸多困或与重重障碍。
国图藏被拼接的敦煌残卷 图源:《文献》双月刊2019年11月第6期,《从国图敦煌本〈维摩诘经〉系列残卷的缀合还原李盛铎等人窃取写卷的真相》
李盛铎将私藏的经卷全部卖给了日本人。日本没有参加过敦煌挖掘、掠夺,却在敦煌经卷收藏中名列世界第五,且品质极高。日本收藏者直到十几年前才将经卷影印公开,在此之前研究者一直无法了解其内容。这一切都拜李盛铎所赐。
李盛铎收藏转卖的故事,还有故宫档案“八千麻袋”事件,限于篇幅本文掠过不提。
李盛铎也算不得什么文人,至少比他父辈差得远了。坐拥数万图书的他只出过几本书目和题要。据说他为家乡纂修了一部县志——《德化县备考》,现藏科学院图书馆,反正笔者一个字也没看到。
李盛铎此人,笔者以为可以用两个词总结:政客、商人。
套用现在流行的话语,他是个“经致的利己主义者”,见风使舵,一生只为了升官发财。藏书是爱好,也是生意,他有品味,眼光准,下手快,借着权势地位,弄到经品无数,也满足了自己的嗜好。他收藏书和收藏古董没什么区别,是嗜好更是生意。
有不少人认为,李盛铎也有不少贡献。其实政客和商人不是贬义词,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都很大。一个政客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贪衣,但也会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一位大商人赚钱无数,更能刺机经济的活跃。藏书之人,怎么能会对古籍保护、挖掘、整理没有贡献呢?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这是鲁迅一段话,猜猜说的是谁?
笔者这么写,或许会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写本地名人,总应该唱赞歌才是。但笔者以为,每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都应当被讲述,但无视人新的复杂,溢美之词过多,是对历史的扭曲。再说了,你把他当亲人,人家可不一定,不是成名当了大官就会为家乡做好事。
《申报》1919年3月6日
说一段现在少有人知的往事。李盛铎在担任民国参议院议长期间,组织了由儿子担任总经理的私人股份公司,将九江城门山铁矿(柴桑区赛城湖西侧,今城门山铜矿)的采矿权秘密出卖给觊觎已久的日本人。由于该矿的矿权原属江西,此事在1919年3月被披露后,引起全省人民极大愤慨,九江人更是声称宁死不从,江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矿运动”,省议会连续向北京请愿,甚至打起了官司。此时喧闹了3个月,震动全国,直到“五四”运动爆发才平息下来。
李盛铎晚年寓居天津,你猜他敢不敢回家乡?
敦煌古卷和城门山铁矿的故事,以后再讲,敬请期待。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