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六年(655年),“笑里藏刀”李义府在唐高宗的“废王立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李义府本不想掺和“废王立武”,是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想要收拾他。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还是个小人物的李义府却通过唐朝中央决策流程反杀了长孙无忌。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太宗规定唐朝中央决策流程为:第一步由五个中书舍人写草案并签名;第二步交中书侍郎、中书令修正;第三步交门下省审核;第四步交尚书省执行。五个中书舍人写草案并签名的步骤被称为“五花判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因为中书舍人是整个决策流程的启动者,所以品级不高(正五品上)中书舍人在唐朝影响很大,被称为“阁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刚继位的唐高宗将李义府提拔为中书舍人。然而李义府得罪了长孙无忌,导致长孙无忌在永徽六年(655年)要将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
按照唐朝中央决策流程,将李义府贬官的敕书要先由五个中书舍人起草。李义府自己就是中书舍人,当然不可能参与起草贬黜自己的敕书。不过唐朝中书舍人的定额是六个,没有李义府也能“五花判事”。但李义府还是提前知道了长孙无忌要把自己贬官的消息,自然很惊慌。
就在这时,另一个中书舍人王德俭(许敬宗的外甥)告诉李义府:贬黜他的敕书尚未到达门下省,还有挽回的机会。李义府此时已经觉得没戏了,因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都是长孙无忌的党羽。但王德俭提醒李义府:长孙无忌上面还有大人物,那就是当朝皇帝。
原来唐朝皇帝虽然不能改变或绕过中央决策流程,但可以暂停流程。只要李义府能在尚书省执行敕书前让唐高宗下令暂停,就可以保住自己的中书舍人。可是小小的中书舍人李义府要如何瞒过长孙无忌而直接联系唐高宗呢?李义府和王德俭都想到了“五花判事”的应急模式。
唐朝几乎所有政令的发布都要“五花判事”,但中书舍人也要下班回家的。于是唐朝规定六个中书舍人要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保证在非工作时间(如夜间)也能“五花判事”。因为是应急模式,所以值班的中书舍人一个人就能“五花判事”,还可以绕过三省而直接上书皇帝本人。
本来当天晚上值班的中书舍人是王德俭,但李义府却主动和王德俭换了班。而李义府利用值班的时间写了一封坚决支持“废王立武”的上书,通过紧急上书的渠道直接递交唐高宗。唐高宗当时正苦恼于没有官员愿意站出来支持“废王立武”,而李义府的上书让唐高宗眼前一亮。
于是唐高宗立刻下令暂停发布将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的敕书,李义府便保住了自己的中书舍人,通过唐朝中央决策流程反杀了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