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了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三天后,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渊立为皇太子,同时李渊颁布诏书,内容是这样的:
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同年9月4日,唐高祖李渊将皇帝之位传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李渊一并传给李世民的还有皇帝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唐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开国之君身份成为太上皇的皇帝。
太上皇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皇帝的父亲,比如刘邦成为皇帝之后,他的父亲刘太公就是太上皇,二是指退位后的皇帝,比如北魏献文帝拓跋弘,18岁时就将皇帝之位传给了自己5岁的儿子拓跋宏。
唐高祖李渊
太上皇是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皇帝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任何人会不重视权力,李渊作为开国之君,将帝位传给李世民的时候,李渊刚好60岁,9年后李渊才去世,从任何一方面来看,李渊传位于李世民都不像是自愿的,而是被B的。
尤其是李渊这样的开国皇帝,是从官二代身份通过反隋起义成为皇帝的,更加不可能主动把皇帝之位让给儿子,况且李渊让位那会,身体又好,又没生病,还有能力生儿子,怎么看都是被B的,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儿子的李世民为何敢B迫父亲加皇帝身份的李渊让位呢?
一、李世民有着绝对的政治影响力。
唐朝的江山是在反隋起义中奠定的,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之君,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强,很少有人知道李渊作为开国之君是如何实现的。
李世民战功卓著
一般来说,开国之君绝大多数是靠武力夺取天下的,比如刘邦、刘秀、刘裕、朱元璋等皇帝,都是靠一系列战争取得胜利的,这些开国之君可以是自己率军作战,比如刘邦、刘裕,也可以是幕后指挥,比如刘秀和朱元璋。
但是李渊是个例外,尽管他有军事才能,比如李渊在隋末农民起义中镇压了很多起义军,李渊曾经率军打败了母端儿起义军与突厥人,李渊自从称帝后,便不再率军出战,为李渊打天下征战四方的却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非常突出,在隋末天下大乱时,李世民打败了陇西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击败了山西的宋金刚与刘武周,歼灭了河南的王世充与河北的窦建德,重创了山东的刘黑闼和徐圆朗,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消灭了绝大多数的敌人,奠定了唐朝建立的基础。
李世民与李建成
由于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有着巨大的战功,所以李世民的个人威望很高,乱世之中,武功战绩最为重要,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李世民获取了天下人才,同时形成政治中心,有着功高震高的影响力。
李渊作为皇帝坐镇后方,是唐朝的核心与形象,李建成作为太子,大多数时候是留守后方,毕竟作为皇帝继承人不可能以身犯险,而李世民作为秦王与天策上将,大多数时候是在前线征战,李世民就是一系列的战争中在军队中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
和平盛世讲治国,乱世年代看战争,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获取了巨大的军功,吸引了天下人的眼光,如果那个时候有媒体,相信李世民的曝光率是最高,而且是人们谈论最多的政治军事人物,因此就积累了无以轮比的政治影响力,这是李渊和李建成无法相比的。
唐朝开国之君李渊
李世民的影响力甚至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所以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嫉妒,而一旦这种影响力继续加强,连皇帝李渊都要深感威胁,不要用父子、兄弟之请来看待李世民与李渊、李建成的关系,政治之下无亲请,只讲政治利益。
在巨大的影响力之下,李世民获取的政治支持也就更多,在政治斗争中,人们看的只有结果,李世民利用玄武门兵变杀死了自己的政敌,成为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甚至利用兵变控制了皇帝身边的禁军,李渊不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尽管李渊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大唐帝国的实际掌权者,通过兵变杀死政敌、控制军队、软禁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李世民才有能力B迫李渊禅位于他。
二、李世民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唐朝初年的政治有三套班底,一是李渊的朝廷,是名正言顺的政府与政治中心,二是李建成的东宫,这是微缩版的朝廷,有自己的人才班底,三是李世民的秦王府,这里是军事中心,毕竟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秦王府获取了太多的军事资源与人才资源。
玄武门兵变
在这三套班底中,李渊作为皇帝,沉M酒SE比较多,毕竟军事有李世民,政治有李建成,李渊乐得做个享乐的皇帝,随着李渊年龄的增大,李渊的朝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尽管他是皇帝,在战争年代也得服务于军事。
李建成作为太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李建成需要建立军功来提升威望与地位,所以李建成偶尔也会参与军事行动,但是由于李世民的存在,李建成只能在限定范围内参与政治与军事,他的地位非常尴尬。
三套班底都有着政治冲突,三套班底已经形成了三个政治集团,李渊作为老年皇帝,属于即将过去式,朝廷内部的大臣为了自己将来考虑,都会选择投靠将来的接班人;李建成作为太子,属于将来进行时,如果不出意外,李建成就是将来的皇帝,是众多大臣投靠的对象。
李世民作为有着巨大军功的秦王,属于功高震主的人物,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即使李世民有心放弃权力的争夺,他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不会同意,李世民的失败或者成功都是一个集团的失败与成功。
李世民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李世民成功,他背后的集团就是开国功臣,李世民失败,他背后的集团就是政治错误,没有前途可言,李世民背后的集团包括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等人。
在政治利益的衡量之下,三套班底不断冲突,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玄武门兵变,这是李世民唯一的机会,他只有通过政变才能争夺权力,在政治利益之下,亲请显得淡薄,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夺取了政治斗争的胜利,当然也就敢B李渊让位,历史上儿子B父亲让位的例子数不胜数。
三、李渊无奈的选择。
李世民既然敢发动玄武门兵变,他肯定做好了万全之策,并且考虑到各种风险,当尉迟恭出现在李渊面前时,作为开国之君的李渊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表面上尉迟恭是保护李渊的,实际上就是软禁。
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
只要控制了皇宫之中的禁军,就掌控了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李世民能在玄武门埋伏并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禁军显然倒向了李世民,尉迟恭能够轻易率军来到皇帝李渊面前,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时候的李渊没有任何选择了,他的四个嫡子中只有李世民一人了,如果李渊不接受事实,不选择妥协,与李世民决裂,那么李渊将被继续软禁,继续做他的傀儡皇帝,直到他愿意禅让帝位给李世民为止。
李渊是个聪明人,已经到了这一步了,他没有选择,只能一步一步接受李世民早就规划好的行动,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让帝位给李世民,毕竟需要一些时间过渡权力,不能让天下人认为草之过急。
李世民取代李渊背后的逻辑就是权力的斗争逻辑,权力永远是流到强者的一方,李世民依靠巨大的军功取得了政治影响力,这背后既有李世民独特的政治与军事能力,又有着杀伐果断、当机立断的胆识与决策。
李渊被迫禅位李世民
同时李世民牢牢控制着兵权与人才,他是天策上将与秦王,他在战争中一步步培养自己的亲信,一步步网罗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是李世民取得政治斗争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整个京城的禁军在玄武门兵变中居然一边倒地投靠李世民,这就是控制兵权的影响。
皇帝权力虽然至高无上,但是仍然需要兵权与政权来巩固地位,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太多了,无一例外就是个形象工程,曹草尽量不是皇帝,权力却胜似皇帝,玄武门之变后的李世民同样如此,B李渊让位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