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385旅副旅长率部开荒,来到一处偏僻的山村。一日,副旅长拿着锄头刨地,背后窜出一只猛兽。猛兽张开血盆大口,朝着副旅长扑来,被副旅长三下五除二打死,替老百姓们除了害。
1938年,日军侵占了武汉后,把矛头对准了活跃在敌后抗日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军在日军的蛊或下,和日军沆瀣一气,一同围困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
1940年2月,针对日军、国民党顽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八路军、新四军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战斗时,部队奔赴前线,浴血杀敌。等到部队休整时,进行生产运动,开荒种地,获取紧缺的粮食和蔬菜。
比如八路军359旅来到野草丛生的南泥湾,通过将士们的不懈奋斗,将南泥湾建设成“塞上好江南”。在大生产运动中,不论首长还是士兵,人人都有生产目标。即使延安的首长们,也有纺纱任务,各个都转起纺纱车,争当劳动模范。
在大生产运动期间,陕甘宁留守兵团的任务较重,一方面要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一方面还要承担生产任务。陕甘宁留守兵团于1937年成立,由肖劲光担任司令员,下辖7个团,成立初期共有9000多人。
1939年,八路军129师师长找到385旅副旅长耿飚,让耿飚率领385旅一部留守后方,归陕甘宁留守兵团统辖。耿飚在抗日前线出生入死习惯了,听到师长的命令,一时接受不过来。
经过师长的劝说,耿飚明白了留守后方的重要新,率一返回陕甘宁边区,镇守在庆阳地区。耿飚率部刚抵达庆阳时,部队连住处都没有,为了不打扰老百姓,就住在村外。为了解决住宿问题,耿飚找到无人使用的黄土坡,率部开始打窑洞。
在数月的努力下,耿飚率部挖出119孔窑洞,一部分由部队使用,剩余的窑洞给老乡们使用,解决了老乡们的住宿问题。这时正值大生产运动时期,耿飚一方面指挥部队做好保卫边区的工作,另一方面开始“自力更生”,开荒种地。
当时,老百姓种植较好的土地,一些偏僻的土地就被荒废了。耿飚率部来到一些偏僻的村落,开始开垦荒废的土地,用来种植庄稼。
在黄土高原,种植庄稼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缺少水源,需要战士们挑水浇灌庄稼。另一个问题也很严重,那就是野兽袭扰,不仅毁坏庄稼苗,还会袭击牲口和老百姓。缺水的问题还好解决,战士们可以从远处挑水,让庄稼苗可以“有水喝”。
野兽袭击的问题较难解决,因为野兽们昼伏夜出,又因为村落偏僻,人烟稀少,野兽活动特别猖獗。有老百姓家辛辛苦苦积攒钱,买了一头耕牛,夜里就被野兽给咬死了;还有老百姓家的娃娃出门玩,被野兽叼走,直接被野兽给吃了,尸骨无存。
耿飚副旅长也曾遭遇危险,一次他早起,背起锄头去开垦荒地。他来到一片无主荒地,挥舞起锄头,准备刨去杂草,把土地给开出来。他正刨草时,突然背后传出一阵低沉的呼啸声,只感觉背后有东西窜出来。
耿飚猛地一回头,只见一只老虎猛扑而来,张开了血盆大口。耿飚练过武术,见猛虎扑来,只好拼死一搏。他猛地一躲闪,猛虎扑了一个空,又掉过头来,做出俯地的动作,准备下一次袭击。
耿飚看到畜生还不肯作罢,只好下了必死的决心,和猛虎拼个你死我活。他拿起锄头,等待猛虎发动第二次进攻,给它来个猛击。猛虎明显饿坏了,爪子挠了挠地,再次猛扑而来。耿飚一弯腰,猛虎扑了个空,露出了柔软的肚皮。
耿飚瞅准机会,一个猛击,用锄头剖开了猛虎的肚子。猛虎被击中要害,直接狠狠摔在地上,被活活打死了。老百姓们听说耿副旅长打死猛虎,前来观看,纷纷说:“耿副旅长真是武松在世。”
此后,在庆阳期间,耿飚孤身一人打死4只老虎、8只豹子,替老百姓解决了兽患。一位首长得知消息,还亲自作诗称赞耿飚,诗的内容为:“古有武松打虎,今有耿飚送虎!”可见耿飚将军的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