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夏天,冯玉祥将军走出住处,在大街上听到一个清脆的男童叫卖声。他抬眼看去,不远处两个身穿破衣烂衫的小男孩,正提着水壶在街上叫卖茶水。冯玉祥走过去,和两个孩子聊了起来。
冯玉祥问他们是哪里人,姓什么?通过交谈,得知两个孩子是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姓郝。冯玉祥忙问:“你们认识郝梦龄吗?也是你们那里的人。”两个孩子回答:“认得,他是我爸爸。”
冯玉祥闻言,当即大惊。他没有想到的是,郝梦龄的子女竟然会流落街头卖茶水。
1937年,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战役中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不幸牺牲,年仅39岁。将军壮烈殉国,留下妻子剧纫秋和子女在武汉艰难生活。由于郝梦龄生前不用私人、不置房产,也没有积蓄,一家人住的房子都是租来的。
1938年,武汉沦陷后,剧纫秋带着子女辗转来到重庆。失去了父亲,全家人的生活都陷入了困顿。
郝梦龄北上抗日牺牲之前,曾给子女留下遗书:
“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将军泉下有知,又怎能想到孀妻弱子的境况呢?郝梦龄牺牲后,他的子女没有进入父亲所说的遗族学校,而是进了重庆的一家私立中学。因为战事纷扰,一家人的生活没有着落。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
将军的长女郝慧英回忆:“暑假时,我们出去赚学费,茶水、西瓜都卖过。”冯玉祥在大街上撞见的那两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就是郝梦龄的长子荫槐和次子荫楠。他们上街卖茶水,就是为了给自己赚学费。
冯玉祥了解到郝家生活艰难的请况后,衣哭无泪,感慨万千。他当即让秘书写了一个报告呈送给蒋介石,请求特批2万元救济郝家。
将军长女郝慧英后来回忆:
“从那以后每学期开学,我们就拿交学费的收据去向国民政府报销。这样念书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来都读了大学。”
如此,也算是完成了郝梦龄将军“让子女进入遗族学校”的遗愿。
郝梦龄牺牲时,他的长女郝慧英才15岁。他经常教育子女:
“一个人要爱国家,爱百姓,要不爱财,不怕死!”
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郝慧英回忆起父亲的教导,清晰如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的郝梦龄,正在应召去四川陆军大学学习的途中。郝梦龄当即请求北上抗日,他在请战书中写道:
“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敌,我应该去与敌人拼!”
郝梦龄三次请缨,终于得到批准。在北上抗日之前,郝梦龄已经下定决心以死报国。部队途径武汉,郝梦龄抽空回到武汉的家里,与妻子儿女作别。
郝梦龄回到家里,一晚没睡,他在书桌上写遗书,写了撕掉,撕了又写。他把遗书装进信封,放进抽屉里。
次日一早,长女郝慧英拉开抽屉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给慧英,二十七年拆阅”。尚不懂事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请,拿着信问父亲为什么要明年拆开看?说着就要拆信。父亲不说话,一把夺过去。父女两把那封信抢来抢去,最后父亲夺过信件一把撕掉了,丢进痰孟里。
慧英将那封撕碎的信拼凑起来,原来是父亲写的绝笔书。她当即泪如雨下,全家人哭着一团。孩子们拉着父亲,不想让他走。郝梦龄语重心长地对子女们说:
“我不是不爱你们,我爱你们,但是我更爱我们的国家。如今日军天天在屠杀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平津失陷,日军直B山西。战事告急,郝梦龄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军令后,一刻都不想耽误,星夜赶往山西前线。送别父亲的场景,数十年之后郝慧英依然历历在目。
1937年9月17日下午,郝梦龄前往火车站。郝慧英回忆:
“我们家离车站很近,父亲前面走,我后面就跟着去了。他要走了,我想悄悄再看一看他。”
郝慧英送父亲到火车站,那里全部都是兵,黑压压的一大片,她看了一眼父亲。在父亲的脸上,她没有看出来一点父亲对家里怎么留恋,他神SE肃穆,偷露着军人即将奔赴战场的决心与气势。
1937年9月底,日军集结重兵进B忻口,直取太原。忻口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保卫太原,就必须守住忻口。
10月4日,郝梦龄率第九军抵达忻口,此时日军已经打到了忻口之外的十多里。大战在即,郝梦龄召集全体官兵发表讲话:
“此次抗战是民族战争,胜则国存,败则国亡,所以只许胜,不许败。现在大敌当前,我决心与全体官兵同生死,共患难,并肩战斗。”
军长的讲话让第九军官兵士气高涨,誓与阵地共存亡。
10月11日拂晓,日军在板垣征四郎带领下,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集中全部火力向我军忻口阵地猛攻,忻口战役正式打响。
作为一军之长的郝梦龄,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第九军将士“人人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敌拼杀”,多次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10月12日,日军占领南怀化阵地,敌我双方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204高地上展开争夺战,阵地一昼夜间易手达13次。忻口战役最惨烈的时候,一个小时就牺牲一个团。
日军出动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中国军队平均每天伤亡一千多人。第九军将士顽强阻击敌人,经过几天反复冲杀,第322团只剩下一百多人。
郝梦龄极其悲壮地说:
“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剩下一百多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就不算完。”
全体官兵高喊:“誓死坚守阵地!”
郝梦龄随即写下
“站在哪里,死在哪里”
八个大字晓谕全军将士。官兵牺牲,郝梦龄心如刀绞。然而他又如何不是抱定必死之心,杀敌报国?
郝梦龄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10月15日夜,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增派七个旅交由郝梦龄指挥,由正面袭击、左右两侧同时出击策应,以期夹击敌人。
10月16日凌晨,对日军的反攻开始了,中国军队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负责指挥的郝梦龄亲临一线指挥作战,部署兵力,抢修工事。
时任参谋处长的李文沼回忆,这时敌人已发现我军动向,机抢小炮一齐色来,我请他进指挥所洞内休息。郝军长说:“我在前线督战是自己的任务,是自己的本份,岂能畏缩不前?”
官兵们再三劝阻,郝梦龄只是说: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说完带头持抢,毅然向敌人的阵地冲过去。日军溃退,以猛烈火力掩护逃跑。
在穿过距离日军不到200米远的阵地时,溃逃的敌人突然窜出,四挺机抢一起开火,子弹打中郝梦龄。郝梦龄倒了下去,弥留之际他的手臂艰难挥动,口中仍旧喊着“杀敌”。
郝梦龄壮烈殉国,年仅39岁。士兵在他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一封还没有寄出的信:
“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父亲殉国的消息传到武汉时,郝慧英正在学校里上课。教导主任找到她说:
“你还来上学干嘛,赶快回去,你的父亲已经牺牲了。”
郝慧英听到消息,如遭雷击,她赶紧丢下课本往家里跑去。刚走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哭成一片。她回忆说:“几个老太太哭成一片,我母亲哭得很伤心。”
10月24日,郝梦龄的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武汉各界政要、军民代表4000多人前往车站迎接将军英灵,悲声戚戚,步履缓缓。
随同将军的灵柩一同抵达武汉的,还有他第二封遗书《与妻书》。这封装在小箱子里的遗书,写于忻口战役打响前一天。郝梦龄对妻子剧纫秋说:
“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我已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
将军以身许国,浩气长存!这封《与妻书》被刊载在武汉当时的报纸上,军民争相阅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大会,一万多人参加郝梦龄将军的葬礼。三军举哀,举国痛悼,武汉全市下半旗致哀。蒋介石写下祭文:
“矫矫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神皋禹甸,寸土寸金,有寇无我,人同此心。”
郝梦龄将军的灵柩以国葬仪式,安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
12月6日,郝梦龄被追赠为陆军上将。郝梦龄是抗日战场上,第一位在军长的职位上牺牲的高级将领。汉口《大公报》报道说:
“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将军为第一人。”
郝梦龄殉国后,国民政府给他的家人发了一笔抚慰金。但是因为子女年幼,妻子识字不多又不善经营,这笔钱在物价飞涨中,不到数年就吃用殆尽。
1938年武汉沦陷后,妻子剧韧秋带着子女随国民政府西迁,来到重庆避难,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亡生活。
所幸,郝梦龄将军的两个孩子在街上卖茶水赚学费时遇到了冯玉祥。冯玉祥写信给蒋介石,请求特批2万元,抚慰烈士家属。在冯玉祥的关照下,郝家的请况有所改善,子女上学的费用也由国民政府报销。
1945年8月15日,全国抗战胜利。郝慧英回忆说:
“听到消息后,我那个时候高兴得不得了,跑进了城,心里想可以回家啦。但是仔细一想,回哪去?没有家可回。”
郝梦龄抗日牺牲后,并没有留下任何私产。但是一家人,还是离开重庆,回到了武汉生活。
建国后,郝慧英和弟妹们都一直没有领什么抚恤费。直到1976年后落实政策,才渐渐领了一些慰问金。
还有一件事,成了郝慧英心中一道抹不去的伤痕。1969年,郝慧英和妹妹一起给父亲上坟,发现父亲的墓已经不在了。一个老人告诉她们,坟墓已经被铲平了,她们只好对着坑给父亲上了坟,回去后也没敢告诉母亲这件事请。
郝梦龄将军的次子郝荫楠,将父亲生前的照片和遗书保护下来,后来被十堰市档案馆取走保存。
1983年,郝梦龄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经人指点,郝荫楠从地区档案馆上千张的照片档案中,终于找到了父亲的遗照和遗书。这也是郝梦龄将军唯一留存下来的单人照。
此后,郝梦龄将军的陵墓,也修葺一新,以供后人瞻仰。2014年,郝梦龄将军入选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将军的长女郝慧英,后来在武汉一中学担任生物老师。退休后,一直住在单位的教师宿舍楼里。当了一辈子教师的郝慧英,忘不了父亲对她的最初的启蒙。
从4岁时,父亲就经常给他们讲文天祥、岳飞的故事。提及父亲,她说:
“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英雄,我相信他的英雄事迹终究会客观公正且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距离郝梦龄将军殉国已经过去了84年。他的名字以及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我们依然铭记。一寸山河一寸血,郝梦龄将军及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众多死难将士,他们为了民族解放贡献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鲜血,换来民族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