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华夏,后面其实还紧跟着一句“明亡之后无中国”。
起源
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一诗中有这么一句:“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起源,后来被日本借用,在结合明亡,综合而成“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
这个钱谦益,也真好意思写出这首诗,不过转念一想,他能做出“水太凉”和“头太痒”这种事,穿着大清的官服,写这么一首诗,也是可以滴。
个人看法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这方面的各种书籍,希望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偷这个问题,而并不是想当然的人云亦云,也不想被一家之言所蛊或。
就我个人而言,此文想谈谈自己的两个观点,首先切入正题,正式谈谈第一个:“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
首先,我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
纵观中国的历史,凡是汉文化兴起的时候,就是中国强盛的时候;凡是汉文化衰落的时候,亦是中国衰落的时候。
崖山之后的元朝,汉文化遭到了重大的打击,是历史的倒退。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已经发展到集大成时期,我就举两个方面的例子:
政治上:“天下为公,天下为大”的观念是宋朝士大夫普遍认知。
“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宋史.刘黻传》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宋高宗.宋帝列传》
经济上:宋时的商业行为频繁、商业氛围开放,中国正处于从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的转变。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由此一句话,可以窥探出宋时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
从北宋开始,农民慢慢从土地的束缚中TUO离出来,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逐渐变弱,部分佃农甚至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向政府纳税。
宋时,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方向,已经朝着现代模式缓慢发展;但是,崖山之后,宋朝灭亡,作为草原文明代表的蒙古建立元朝,这是一次历史的倒退。
记住!这仅仅只是一种倒退,并不代表华夏文明的灭亡!
百年后,汉文明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朝建立。
明朝建立以后,汉文明逐渐得到恢复;但是,终明一朝,汉文明仅仅处于恢复缓慢的状态,相比宋朝,明朝甚至还具有一些倒退的痕迹。直至明末,才出现了一次思想大爆发——以“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三位老先生为代表。他们的观点总结如下:
反对君主专制
讲究经世致用的技术运用
工商皆本,不能打压商业行为,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这次思想大爆发,本质上其实是延续宋朝的思想;但是,很可惜,这个恢复进程,随着满清的铁骑入侵,戛然而止。
元朝和满清的建立,本质上是落后文明对现进文明的一次征服。虽然最终都被汉文明所同化,但是其带来的阻碍新和历史倒退是客观存在的。
小结一下:崖山之后的中国,还是那个中国,只是历史进程被中断,但是文明仍像星星之火一般延续。
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中国的篇章跨入近现代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文明,已经不是横向自我发展的单独文明,而是已经融入到了纵向发展的人类文明之中——所谓“五千年未遇之变革”,指的就是中国的农业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之间的碰撞。(如果宋朝没有灭亡,按照既定的流程发展下去,中国会以怎样的姿态和工业文明相遇呢?)
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很复杂,总的来说就是两个字——M茫。
这个时候的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开始觉得西方文化才是先进的代表,开始逐渐要求全盘西化。
甚至于还要求废除汉字,改写拉丁字母!
这个时候,中国的传统文明受到了极大挑战,不得不蛰伏。
但是,中国文化仍在延续,并没消亡。
及至新中国建立,在“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之后(这两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打击,你们大概都知晓,这里不方便多提),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
从“中国梦”的畅想开始,在到“一带一路”的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高层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方向”。
中国的伟大复兴,是自宋以后的文化复兴!
崖山之后,元朝建立,中断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明朝建立,第一次开始恢复华夏文明,清的建立,再次中断;
北洋政府和民国,中国社会逐渐出现全盘西化的思想,此时的华夏文明处于弱势地位;
“十年浩劫”—华夏文明再次受到威胁,“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蛰伏;
21世纪的今天,华夏文明迎来恢复的黄金时期。
崖山之后的中国,华夏文明遭受五次重大影响;迎来两次恢复。
自宋灭亡以后,及至今日,中国仍处于恢复疗伤阶段;但是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