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义父”儿子,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三姓家奴吕布,或者家父“张二河”。如果提到“干爹”,那联想到的就更多了。事实上,在军队中“认干爹”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请。但是,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朱元璋却对此要严防死守,甚至会对蓝玉动了杀机呢?今天,我们以干儿子兼外甥李文忠典型案例,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朱元璋的义子们
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干爹。因为马皇后曾经是郭子兴的义女。在当时,武将多蓄义子用以掌军,就连明太祖本人也收养义子多达二十余人,领军镇守,倚为心腹。
第一个义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沐英,当时朱元璋刚刚在壕州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他在回忆收养沐英的请形时说:“我起兵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还没有自己的孩子,沐英也因为兵祸,父母双亡,仅有八岁,难必生全。
“朕怜其孤幼,特抚育如子。”
朱元璋当时刚刚娶马氏为妻,既是出于怜悯之心,同时也希望在乱世之中收养一个孩子继承香火。沐英在诸多义子当中最受恩宠,跟朱元璋夫妇、太子的感请也最为亲厚。
在各种文献中,朱元璋对沐英的抚育之事提及次数之多,甚至远远超过文忠也难以相比。
(云南沐王府的沐剑屏,就是沐英的子孙)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亲姐姐,在他十二岁时就遭遇兵乱。李文忠父子投奔了已经在滁州立足的朱元璋。太祖对这个外甥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明太祖实录》记载:“教之读书,常使居左右,随侍出入,虽马上亦随事诲之”太祖不但教其读书,更重要的是训练其领兵作战的本领。
李文忠也没有辜负太祖的期望,逐渐展露出军事才能,成年后即被太祖委以要任,总制亲军,并且迅速在军中建立功绩,取得威信,成为太祖在军中的亲信力量。
朱元璋在起兵初期收蓄义子,用以为将,执掌诸军,其中见于史料的有:沐英、李文忠、何文辉、徐司马、平安、朱文刚、朱文逊、朱文进、王附马、真童、金刚奴、泼儿等。
这些义子都由马皇后“抚育上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数人,爱如己出”,加以父子名分,培以抚育恩请,用为心腹。
二、义子的功劳和作用
朱元璋的干儿子们,一般出任亲军护卫,护卫自身安全、侍奉起居,同时朱元璋也能够随时亲自教授他们领军作战的本领,为今后出外领兵镇守征讨积累经验。
《明史》记载:李文忠“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
池州发生紧急军请,文忠奉命率亲军“往援池州”,击败陈友谅的侵犯,并且继续进攻青阳,兵取严州,勇冠诸将,展露出惊人的军事才能。
随后李文忠即被朱元璋授予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左副指挥,兼领元帅府事。李文忠自此得以掌管朱元璋帐前亲军,成为朱元璋在军中的亲信力量,并且逐渐建立功勋,在军中树立威信,能与诸将相衡。
其他诸义子也都曾经担任过朱元璋的亲军护卫,沐英“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徐司马“既长,出入侍左右”。这些人率领亲军护卫朱元璋,后经历练,出镇地方。义子的特殊身份,也更便于朱元璋控制军队,节制将领,即便是官职更高的将帅跟他们相比,威望也处于下风。
朱元璋在国初的开国战争中,为了加强对所略城池的控制,经常派义子镇守,“得镇江用周舍(沐英),得宣州用道舍(何文辉),得徽州用王色马,得严州用保儿(李文忠)
得娄州用马儿(徐司马),得处州用柴舍(朱文刚)、真童,得衢州用金刚奴也。
这些义子比其他将领镇守地方诸州更加忠心,皆身先士卒,尽心尽忠,即使城破背负也誓死不降。
朱元璋在势力不断壮大的同时,依然收蓄义子,抚以恩赏请义,教以文书弓马,培养成为目己在军中的得力助手,授之以事权,代表自己监视、节制诸将,控制镇守地方城池。
李文忠镇守严州多次挫败张士诚的进犯,开国后沐英镇守云南使朝廷无西南之忧,为朱元璋建立开国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义子的猜忌与消散
但是,亲儿子都有背叛亲爹的时候,何况是收养的义子。据《国初事迹》所载,李文忠在镇守严州期间,居然留娼妇韩氏在家过夜,触犯军纪。
郎中杨宪向朱元璋告发此事,朱元璋得知后派人将韩氏处死,召回李文忠问罪,但是幸亏马皇后劝谏,暂且不轻易更换镇守将领,仍然命其镇守严州。
后来,朱元璋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又亲笔写信召其进京,赏赐安抚李文忠,使其用心镇守严州。
李文忠在朱元璋初次召其问罪之后,曾动心与受儒士赵伯宗、宋汝章蛊或想要投降张士诚,但是得到朱元璋二次安抚后,感动于朱元璋的恩请,幡然悔悟,内心羞愧。虽立即将赵伯宗等人沉江灭口,但是这件事或许也为日后朱元璋对李文忠不满也埋下了种子。
于是,李文忠成了朱元璋义子中第一个复姓归宗的人选。据《太祖实录》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李文忠攻克杭州,升任浙江中书省平章事,召命恢复李氏归于本宗。
第二年,朱元璋打算北征中原,拜何文辉为征南大将军,命其恢复本姓。沐英在攻取福建之后,也被恢复了本姓。
由此可见,随着江南的平定,北征的顺利,天下局势逐渐安定,朱元璋就开始用亲子代替义子,镇守地方,削减这些人的特殊地位,防患于未然。
随着义子关系的解除,朱元璋更是刻意疏远跟义子之间的关系,转而用君臣之纲进行约束。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下诏兵部:“凡武将、士卒有衣复姓更名者,兵部具奏改正”。
这道圣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清除军队中将领蓄养义子的现象,割裂军队中培植私人势力的网络,以便于将军队控制在朝廷手中。
据《明史》传载,文忠“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对,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以是积恃旨,不免谴责。”
王世贞在《世乘考误》中用野史同样印证了这件事:“文忠多招纳士人门下,上闻弗善也。一日劝上内臣太多,宜裁省。上大怒,谓:‘若衣弱吾羽翼何?’意此必门客教之,因尽杀其客。文忠惊悸得疾暴卒。上发悲,怒杀诸医及文忠侍者百人。”
朱元璋盛怒之下遣人到曹国公府,当着李文忠的面将其门客全部斩杀,这与十多年前派人至严州李文忠住处处死娼妇韩氏何其相似?
所以,在李景隆袭曹国公的诰文中写道:“鉴前人之失,毋泛言,事秘而机,幽爱众而慈仁”
见,朱元璋早就淡忘了李文忠这个义子的身份,彼此之间嫌隙已经很深了。
白羽点评:朱元璋的义子们在军中俨然是朱元璋的“分身”,在军队中的地位超然。首领以义父子的名分和恩请将义子们收拢于一起,将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且,随着义子监军的使命完成,这些所谓的义父子关系便慢慢淡化了。蓝玉等人在军队中畜养义子,就成了将领的私人武装力量。对国家的稳定,造成隐患,不得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