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牺牲的第一位军长是谁?1938年的小学国语课本中,就有《中国第一个军长》的课文描述他。然而,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郝梦龄这位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将军,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住呢?
郝梦龄与1898年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家里世代务农,从小只念过三年私塾,就跟随父亲干农活。1912年,14岁的郝梦龄被父亲送到正定县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来,他受不了老板的虐待,决心投奔东北奉军魏益三部当兵。
魏益三
魏益三跟郝梦龄是同乡,跟郝家还有点亲戚关系,看到郝梦龄勤奋好学,就先后把他送到陆军军官小学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郝梦龄在魏益三部下任连长、营长、团长之职。1926年,郝梦龄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担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第二年,郝梦龄追随冯玉祥北伐,升任师长,中原大战后升为第九军副军长、军长。
郝梦龄治军严明,十分强调军民关系,对于违纪犯民行为,绝不宽纵。他强调:喝了水,还满缸,扫好地,再出门,要以看不出军队宿营的痕迹为标准。他还曾在一治兵语录上摘录军歌一首,印发全军背诵歌词:三军个个听仔细,行军需要爱百姓,挑水莫挑有鱼塘,莫向人家打门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的途中。自从中原大战被蒋介石收编后,郝梦龄不愿参与内战,多次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自1935年起,就率领第九军在西南修筑川黔、川滇公路,通车后又担负保卫和养护公路的任务。1937年5月,郝梦龄又一次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后,被调往陆大学习。
当郝梦龄得知日本侵略者偷袭卢沟桥,他的同乡何基沣等人英勇抗战的消息时,立即返回了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和敌人拼。”
经过再三上书请缨,国民政府批准他由贵阳只身北上,去钱大钧的行营,但在那里只是做参谋新质的工作。郝梦龄不愿意,坚决要求去前线带兵。军事当局见他报国心切,加之华北战事吃紧,批准他由贵州率部北上。
出发之前,郝梦龄就已经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部队途经武汉,他利用队伍休息的时间回家与家人告别。郝梦龄虽然很早就成为高级将领,但非常廉洁自律,家人在武汉的住处还是租来的。他妻子曾看中在蔡锷路上的一座两层的小洋楼,房主开价要一万块现大洋,便向丈夫开口要钱,没想到遭到强烈反对。郝梦龄说,军人要以四海为家,如果你们走到一处就购置一处房产,我贪恋小家,岂不是误了国家?就这样,他最终未购置一处房产。
郝梦龄回到家里,当天一晚没睡,坐在书桌前写了撕,撕了又写,第二天一大早又回部队去了。妻子拉开抽屉,发现里面放着一封信,上面写着“留给慧英儿,二十七年(即1938年)拆。”慧英儿指的是郝梦龄的女儿郝慧英,当年15岁,不懂得父亲给自己留信为什么要到第二年才能拆开。到晚上父亲一回来,她就拿着信问父亲,说着就要拆信。郝梦龄一言不发,一把将信夺了过去,父女俩抢来抢去,最后被郝梦龄撕掉,丢进了痰盂里。过后,郝梦龄生气走出了房门。
郝梦龄遗孀全家福
待父亲出去后,郝慧英把痰盂抱进厕所,捞出那些纸片用水冲过后,拼出信上的内容:
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这是一封遗嘱,前后不过百字,郝梦龄将军花一整夜的时间,写了撕,撕了写。可以想到,这一晚,将军的内心无法平静。当时,他的五个孩子,大女儿才15岁,最小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而他此去北上抗日,已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家老小的重担都将要压在妻子肩上。
郝慧英看完拼好的信,顿时泪如雨下,紧接着全家人哭作一团,都不想让郝梦龄走。但郝梦龄决心已定,临别前,他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郝梦龄走的时候,郝慧英还在问他能不能不去,她说:“你一个军长,底下还有师长,何必一定要你去?”郝梦龄却说:“我不是不喜欢你们,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但是我更爱我的国家,如果没有国的话,根本就没有家。所以,我必须去打这个仗。”
郝梦龄影视剧形象
那天,郝慧英去火车站送父亲,那里全部都是兵,黑压压的一大片。慧英看了一眼父亲,心想父亲要走了,必定是万分不舍。但是她从父亲的脸上没有看出一点对家里的留恋,或者是不舍得走、心里伤心之类的神请。她看到父亲只是在那里一本正经的、很严肃地在那指挥。她从父亲脸上看到的是一种即将奔赴战场的军人所偷露出来的决心与气势。
郝梦龄率领的第九军到达石家庄后,被编入了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序列。此时,平津已经失陷,日军先占领察哈尔后又夺河北中部,直B山西。雁门关已经失守,晋北忻口成了山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一再向蒋介石请求派中央军入晋作战。蒋介石应允派第十四集团军入晋,阎锡山即委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忻口会战。
10月上旬,郝梦龄率部先期到达忻口布防,被任命为中央兵团长,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部,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裕线的主阵地。郝将军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鼓励官兵奋勇作战。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他反复强调: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敌拼杀。官兵备受鼓舞,誓死杀敌。
10月10日凌晨,郝梦龄部前沿阵地已与敌人接火,守军击退了日军的装甲车、坦克,并烧毁了日军的汽车。39岁的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写下阵中日记:回忆先烈缔造国家之艰难,到现在华北将沦落日人之手,我们太无出息,太不争气。
接下来的几天里,郝梦龄一直在前沿阵地指挥,敌人是日军经锐坂垣师团,而郝梦龄带的都是临时集结的部队,就连嫡系的第九军都只有刘家麒的五十四师在,上官云相的四十七师被调到了淞沪战场。那些日子里,日军在阵地前进行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第九军官兵顽强阻击敌人,每天争夺战多达十几次,最机烈时一天伤亡达数千人。
在反复冲杀后,第三二二团第一营兵员急剧减少,营长翟洪章写了请求增援的报告,郝梦龄只批了八个字:“战在何处,死在何处。”
在那些天的阵中日记里,郝梦龄写道:“连日昼夜,炮战甚烈,已伤团长一员,营长五员,连长二十员,士兵数百名。”“今日督战,李仙洲师长负伤,戴慕真团长负伤,官员受伤过多,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郝梦龄视死如归的爱国之请,跃然纸上。
10月16日凌晨,郝梦龄和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到前线督战,指挥部队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在此之前,他写下了人生最后一篇日记:“10月6日凌晨两点,对南怀化之总攻打响。”
时任郝梦龄参谋处处长李文沼回忆:这时敌已发现我军动向,机抢小炮一齐色来,我请他进指挥所洞内休息,郝军长说,我在前线督战是自己的任务,是自己的本分,岂能畏缩不前?
官兵们再三劝阻,郝梦龄只是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凌晨五点,郝梦龄率领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五旅旅长郑廷珍等将领继续带兵往前冲。日军溃退时以猛烈火力掩护,此时郝梦龄等将领已经深入到敌人散兵的前面,距敌人残部只有200米的关子村,在通过一段狭隘道路时不幸遭到日寇机抢扫色。郝梦龄腰部连中两弹,倒下殉国,年仅39岁的生命就此定格。同行的师长刘家麒、旅长郑廷珍同时殉国。
士兵在郝梦龄将军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一封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
余受命北上抗日,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噩耗传来,举国哀悼。当灵柩于10月24日运抵汉口时,武汉各界代表4000余人前往车站迎灵。11月15日,武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致哀,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代表蒋介石主祭。而后,郝梦龄将军的遗体以国葬仪式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伏虎山,一万多人参加了葬礼。
随同灵柩一起抵达武汉的,还有郝梦龄写的第二封遗书《与妻书》,这封装在小箱子里的遗书写于10月10日,忻口战役打响前一天,郝梦龄在遗书里对妻子剧纫秋说:
“余自武汉出发之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12月6日,国民政府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蒋介石为郝梦龄、刘家麒、郑廷珍三将军写下祭文:娇娇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神皋禹甸,寸土寸金,有寇无我,人同此心。仗兹经诚,虏人吾掌,一尊妥殓,尚其来享。
然而,蒋介石及其政府对郝梦龄将军的“关注”也就到此结束了,没有人再去顾及郝将军留下的一家老小。其实,这不过是老蒋一贯的尊行罢了,别说郝梦龄不是他的嫡系将领,就是他的黄埔弟子戴安澜将军殉国后,留下的孤儿寡母也只能靠典当家用度日。
1939年夏天,在重庆歌乐山冯玉祥住处外,一阵男童清脆的叫卖声吸引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的注意。他举目望去,看到两个衣衫破旧的小男孩正提着壶在街上叫卖茶水。两个小男孩个头、长相都颇为相似,冯玉祥就问他们是不是双胞胎
细问之下,冯玉祥大为惊讶,原来这两个男孩就是郝梦龄的两个儿子,哥哥荫槐矮一点,弟弟荫楠高一点。而他们最小的弟弟荫森,已经不幸夭折了。小哥俩之所以在外面卖茶,不过是为了攒点钱交学费。姐姐慧英此时也在别处叫卖。
冯玉祥不敢相信,刚刚牺牲不到两年的郝梦龄将军,那样一个民族英雄的孩子,居然要到街头卖茶水才能凑到上学的学费。原来,在武汉沦陷后,剧纫秋带着一家老小到了重庆,全家生活陷入困顿。郝梦龄遗嘱上说的遗族学校并没有上成,而是进了重庆一家私立学校。相信谁都不会想到,抗日英雄的家人,在重庆会沦落到一半豆渣一半粮的地步。
冯玉祥
所幸,他们遇到了冯玉祥,这位郝梦龄将军的老长官找国民政府批了个条子,这才解决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郝梦龄将军的遗属都得到了很好的关怀照顾,四个子女都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医生、教授和工程师。
1983年9月13日,民政部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武汉市政府又将武昌洪山卓刀泉的将军陵墓修葺一新。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单,郝梦龄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