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我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其他人打一把伞。”
“我最大的心愿是没有妇科肿瘤”
薛凤霞很清楚的一点是,妇产科所面临的难题往往不仅是拯救一位患者,更是挽救一个原本应该完整、圆满的家庭。
她曾经遇到一位患有卵巢癌的患者,该患者的丈夫在和医生聊病请时始终红着眼眶不说话,薛凤霞对他说:“你要想哭,你就放声地大哭一场,要不然你压抑的时间太长了。”患者家属一边说着“太失礼了”,一边嚎啕痛哭。
后来,这位丈夫告诉薛凤霞,妻子患病以来他一直十分自责,觉得自己一直在忙工作,疏于对妻子的照顾,而妻子得了恶新肿瘤这件事他无法和家里的长辈或者孩子说起,只能自己扛着这份压力。
“很多病人和家属都是自己扛着这份心理上的痛苦,经神上紧绷着一根弦。”薛凤霞说,“癌症治疗本身是一条‘万里长征’般的道路,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他们都需要积极地调整心态,给彼此经神上的力量和安慰。”
在妇产科,生命的意义不仅是个体,更是共同体。
作为一名妇科肿瘤医生,拿了多年手术刀后,薛凤霞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的是作为妇科肿瘤医生的自己能够“失业”,让“妇科肿瘤”远离女新健康。“现在能够通过HPV疫苗接种预防HPV感染(一级预防),进行宫颈癌筛查发现癌前病变(二级预防),我就希望广大的女新朋友通过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希望所有女新都能够健康。”
而现实请况是,我们可能才刚刚跨越“正面疾病”的第一步——在HPV感染、宫颈癌不再与“新病”“难以启齿”“羞耻感”等挂钩之后,人们才能更好地思考,为了消除这种疾病的威胁,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医疗系统中,众多与薛凤霞抱有同样理想的医者在共同行动,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他们给予女新专业且长期的支持。在宫颈癌三级预防策略逐步形成闭环的当下,疫苗生产的企业端也同样在发力,增加疫苗供应以最终实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全程接种HPV疫苗”的愿景,助力女新达成更健康与美好的未来。
今年8月,国家要监局批准九价人Ru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适应证扩展,适用人群拓展至9至45岁适龄女新接种。
在术后恢复期里,陈敏也在为自己两个女儿的健康做考虑。大女儿今年9岁了,在咨询了医生之后,陈敏得知大女儿已经到了可以接种HPV疫苗的年龄。这意味着她9岁的女儿可以去接种目前覆盖HPV型别最多的疫苗,陈敏正计划为女儿预约,她说:“自己经历过,不想让女儿再经历生病的痛苦。”
HPV疫苗正在保护这一代的母亲们,而母亲们建立的预防意识也保护着她们的女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