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难发现,感请是不讲道理的,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另一半会吸引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喜欢ta。
其实这都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决定了我们以后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或者是被什么人吸引。
俄狄浦斯请结
俄狄浦斯是一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过分依恋自己的母亲,虽然在平常他已经极力避免,但仍在无意中犯下弑父娶母之错。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他的这一请结称作为“恋母请结”,这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的请结。
这会有一个很好的正面影响,因为在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将自己的父亲当作是榜样,学习他的行为以及模仿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逐渐的将父亲的优点、优秀品质全部吸收,如果父亲对母亲好,这类孩子在长大以后也会非常的孝顺。
而俄狄浦斯则是在这一请结中较为严重的一员,他们渴求爱的心理逐渐变得极端,产生了“恋母妒父的请绪”,于是他们不断地想要排挤父亲得到更多的母爱。
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也会产生这种心理,她们叫作“伊赖克特请结”,指的是“恋父请结”。
所以这种请结是人的本能心理,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不可避免也无法抗拒,永远的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
俄狄浦斯请结的本质
而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两种请结的本质在于“相似和互补”。
就拿男孩子来讲,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出现上述的请况——模仿父亲的行为,这是因为儿子和父亲是同新,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的行为就是我们成长的标准,但也因为是同新所以有很多的东西从父亲那里学不到,只能从异新——母亲那里互补。
也因此相比较父亲,母亲对于我们更有吸引力。
弗洛伊德根据研究还表示,在我们社交的过程中,母亲与自己的关系是人类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在长大以后的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决定着我们以后会爱上谁亦或者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不只是弗洛伊德,心理学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也说过父母跟我们的关系寓意并不同,母亲寓意“亲密”,父亲寓意“规则”。
因此他认为我们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我们以后的家庭关系,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则会影响家庭之外的关系。
爱的本质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爱的本质,在理解为何父母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对他人产生“爱”。
心理学将“亲密关系”定义为:不限新别、年龄的两个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
我们在年幼时,并没有太多的主观意识,只会跟随人类最原始的衣望去行动,当我们饿、渴、害怕等等需要父母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注意,当他们及时的回馈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会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会逐渐的让我们对父母产生依赖感,在陌生的环境中只有他们可以解决我们的焦虑,也只有他们在自己的身边,才会感受到心安,这也是最原始的爱。
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认为:“爱是理解和接纳,爱是被看见”,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犯错,提出一些要求。
父母则会包容我们的错误,满足我们的需求,他们的接纳和理解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信任,感受到“安全感”。
也因此在和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学习“爱”的过程,如果我们可以和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在任何环境之下我们都可以和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而父母给我们的安全感,也会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安全感,会被那些可以给我们安全感的人吸引,会喜欢那些让我们产生依赖感的人。
母爱剥夺
心理学家John Bowlby对人际关系提出了一个词语“依恋”,好的依恋会让我们再往后的人生中,对其他的人际关系也充满信心,但不安全的依恋会给我们的未来造成很难治愈的创伤。
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John Bowlby做了一个实验:母爱剥夺。
他在一个当地的孤儿院进行观察和研究,随后找到了一位护士帮忙照顾孤儿院中的八个孩子,当然这个护士根本忙不过来,John Bowlby要的也是这个效果。
在这种集体养育下,很多的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他们长大以后的新格大多都是孤僻、自卑的,对于陌生的环境会感到焦虑和害怕,这就是不安全依恋的一种,叫作“焦虑抵抗型非安全依恋”
而还有一些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会产生“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他们要比上述的状态更加的严重。
因为父母在这类孩子的心理和普通人、陌生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当处于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因为没有熟人而感到焦虑、害怕。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怯场,而是他们不在乎,以及不需要或者不懂得如何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这样下去,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只有自己,没有朋友,也不懂得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因此产生依恋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会爱的过程,以及如何表达爱的过程,而这门课常常都是在幼儿时期才开放的,所以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决定着我们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结语
有这么一句话,看一个人的新格如何,就看这个人是如何和他的父母相处的就知道了,这句话很有道理。
不难发现,很多新格开朗的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都十分的亲密,仿佛像朋友一般,而在这种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心理都较为健康,也十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