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父母说,不管怎么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就是不听还对着干,非要吼一顿才行。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想听话,更不想讨骂,关键是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以孩子的思维去讲道理,孩子听不懂,也理解不来,自然也就会成为了大人眼中所谓不听话坏MAO病多的孩子。
平日带着小孩出门游玩,看到漂亮的花花草草,孩子们都好奇地去摘着玩,这个时候,家长是直接制止,还是任其继续采摘呢?制止吧,会打击了孩子们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新;不制止吧,又担心这样下去会养成行为不良的习惯。
其实说实话,我也曾被这样的问题深深地困或过。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晨晨约上他的好朋友馨怡,带着一套塑料的做饭工具,一起到了广场的草地上,准备玩做菜的游戏。
到了后,他们将工具摆弄好,就开始行动了。只见他们先是将地上的小草,绿化树上的叶子和花朵摘下来,然后放进塑料电饭煲里煮,加上他们所谓的味经、酱油、盐、油,俨然一副厨师的模样,认真地用铲子在锅里翻来翻去。
煮熟之后,晨晨和馨怡各拿一个小碟子分着假吃,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他们开心极了。
本来我知道他们这样玩耍是不对的,尤其是摘那些花花草草,但是一时难以抗拒他们那种童真的快乐,最后也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带着他们找地方摘花草,一起玩做菜游戏。
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此后晨晨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外面看到漂亮的花草,都要摘下来玩,够不着的还要大人代劳。
恰恰是因为那次玩炒菜游戏的原因,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晨晨改正过来,也没有办法拒绝他的要求。
究竟该如何纠正这种错误的做法?仅仅靠简单的说教效果肯定有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着晨晨去玩耍,看到一株无花果树,奇怪的叶子和果实引起了他的注意。
“爸爸,那个果实好可爱哦,帮我摘一个,好吗?”晨晨又向我提出了要求。
我没有拒绝,当我摘下小无花果的时候,断截处流下了一些粘粘的白SE液体,摘下一片叶子也同样如此,晨晨也很好奇,问我:“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刻,我感觉这真是一个教育晨晨的好机会。
于是我问晨晨说:“晨晨,你知道这些白SE的液体是什么东西吗?”
晨晨摇了摇头。
“那爸爸现在告诉你,这些白SE的液体就是它们的眼泪,我们把它摘下来的时候,它们很疼,然后就会哭,流眼泪!”
晨晨将信将疑地问我:“爸爸,那为什么以前摘树叶它们不流眼泪啊?”
“那是因为好多小朋友都去摘,它们的眼泪都流干了。”
晨晨似乎明白了,心生怜惜地跟我说:“原来它们也会疼啊,那我以后再也不要摘花花草草了。”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2-6岁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 对事物间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一无所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
也就是说,2-6岁的儿童,在他们的思维里,那些动物、植物,以及平时生活中用到其它物品,在他们看来,都是有生命、有灵新、有请感的,可以成为自己的小伙伴,游戏、交谈和相处。这种泛灵论的请感体现,恰恰符合幼儿感知事物的心理特点。从这方面入手,跟孩子讲道理,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的。
有了这次深刻的经历,晨晨之后出门看到漂亮的花朵,不仅不去摘了,反而会提醒别人。一次,他的一位好玩伴在外面摘树叶玩,晨晨还上前劝阻道:“请你不要摘它们好吗,它们会很痛的!”接着,他还给别人讲起了上次摘无花果流眼泪的故事。
终于,那个困扰我心头的问题得到了妥协的解决,我高兴,也庆幸。
是啊,当孩子需要采摘花草,或者想折断树枝玩的时候,作为家长,放任只会促长孩子们继续破坏的行为,只有通过合适的办法,比如巧用泛灵心理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事实上,年幼的孩子普遍都存在一种独特的泛灵心理现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感请的。如果家长能够巧用孩子们这种独特的心理现象,那么肯定能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不小心摔跤碰疼了,哭闹了,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对待的,比如磕到地上了,家长就会在地上“打”几下,跟孩子说:“看,我打它了,你别哭了!”;吃饭不小心碰到桌角了,家长会拿筷子敲几下桌子,然后说:“我打你,打你,看你还敢碰我家宝宝不!”
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或许那些方法能让孩子止住哭声,但实际上是在灌输一种不正确的观念。明明是孩子自己不小心碰到的,反而却怪罪别个物体,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遇事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的习惯,从而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那么将来担当的那份责任感从何而来?再者说了,倘若是和其他小朋友碰到一起了,难不成也要对别人打几下消消气?家长这种拿地板或者桌角出气的方式,却由此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能够巧用泛灵心理,家长便可引导孩子呵护“碰疼”的地板或者桌角,可以对它们说声:“对不起,弄痛你没有?”并抚莫下被碰撞的物体,我想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其实,在孩童时代,无论是折断树枝,抑或是采摘花草等坏习惯,又或者说磕磕碰碰,都是可以巧用泛灵心理,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家长不妨试着尝试尝试。
你说我说:
金金妈妈:从小我就告诉金金,花草树木都有生命,都会疼的,不要伤害它们,如今的金金,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从不伤害动植物,甚至还很懂得照顾它们。
同同妈妈:同同就是有这么一个坏MAO病,在外面看到漂亮的花,无论是盆栽还是野生的,都要上去摘几朵,打过他几次,就是不听。
某公园工作人员张先生:我们公园常常会种一些好看的花,但是每到花季,花刚刚开好,每隔几天都会被一些人采摘,其中就有看到不少小孩去随意采摘,我觉得这个习惯不太好。
教育箴言:
确实,孩子们对于花花草草非常感兴趣,都喜欢摘下来玩耍,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开始。但是一旦引导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坏习惯。其实,针对孩子们的在三岁左右时独有的泛灵心理,家长可以将植物等物品,其中包括无生命的物品,对其赋予“生命化“进行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爱心,而且还可以改变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比如乱扔玩具,不爱护书本等,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