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经常觉得,孩子不自觉、孩子不愿意,其实这背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孩子的内驱力不足。如果我们把孩子的人生比作一辆车的话,那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内驱力就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动机。
俗话讲“千金难买我愿意”,就是我想做的事请,我肯定想尽千方百计去做。但如果没有解决孩子内驱力的问题,家长就会天天跟在后面催孩子,而家长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盯着他,不可能一辈子都盯着他。所以,如果没有解决内驱力的问题,就不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首先是从孩子的意愿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有些人会认为“我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某些事的”,但有些人会说“这个我不行”。孩子也是这样的。那我们首先解决思维方式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孩子的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的问题。当孩子觉得自己的内在是有力量的,觉得“我能行”,他才愿意去做。
大家平时都喜欢用正面语言去夸奖孩子。比如“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但是这些方式其实并不是真的在鼓励孩子的内驱力,或者他的内在能力,因为孩子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地鼓励,鼓励的三个句式:
第一个句式是“我看到……”,用描述式的句子,强调这个过程。比如“我看到你昨天晚上做题做到很晚”。“我看到你自己在努力地寻找这道题的答案。”这是第一个句式“我看到……”。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孩子就会感受到,通过这样的具体行为,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
第二个句式是“谢谢你……”,我们把它叫作感谢式(欣赏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你跟孩子说的是“谢谢你今天帮我做了某件事”,或者比如双子女、多子女家庭,就可以跟孩子说“谢谢你今天帮我带了妹妹”等等。孩子能感觉到,他做的这件事能体现出自己是有内在能力的,自己是可以为他人服务的。
第三个句式就是“我相信……”,这个叫赋能式。比如“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道难题”。孩子就会自己去开动脑筋想,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妈妈是信任自己的。但父母常常会说“你真的不行,你不可以,你做不到”。好多父母喜欢说反话,他明明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他嘴里老说那种丧气的反话。
讲反话其实是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这样的话其实对孩子的内驱力有很大孩子需要归属感、价值感,你给到他这两个东西,他就会觉得自己背后有人在看,有人支持,有人会爱他,然后他会觉得自己有价值,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他的内驱力才能够被调动。
其实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感。因为孩子有了内驱力之后,我们还希望他有一个持续的成长动力,所以他要有目标感。还有就是孩子要有大的社会价值感。对现在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再像我们那个年代一样,是为了未来有个好工作,要解决生存问题。所以说这样的话没办法机励现在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一切东西都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经常新地去感受:你爱不爱这个社会。你有没有自我价值要去实现。你希望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这个太重要了。
我们好多家长觉得孩子未来的人生有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认为只有考个好的大学、有份好的工作才能保持生活的稳定。但是未来的社会其实是非常不确定的,你以为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可能并不是唯一正确的。你用这样的方式去机励孩子,也就不会有效果了。
如果你不能调整你的价值观,去接纳不确定新,与不确定新共舞,把人生当作一个无限的游戏来看待,那你永远都会焦虑。所以这是很多家长格局的问题,你的格局把孩子限制到了防守的状态,他就不会主动出击。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的时候,家长要去系统了解,怎样让孩子产生自我意愿,以及从短期到长期,家长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持续地帮助孩子。鼓励,以及建立长远目标感、社会价值感,如果我们家长把这些招用上了,调整了自己的价值观,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学习内驱力一定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