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在孩子三岁之前,只要吃饱穿暖就好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花了三十年时间的研究成果表明,按照一年五十二周计算,在儿童四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三千二百万的词汇学习差异。这三千多万的词汇差异会极大的影响儿童在表达能力、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批判新思维、请商和创造力等等方面的表现。
到三年级时,孩子们之间会产生显著的成绩差距,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父母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造成差距的根本。白宫曾经发起三千万词汇倡议,结束成绩差距的这些项目。那这些研究给我们普通人的启示是什么呢?哪怕我们的收入很普通,但是父母的每一句话都会成就孩子未来的模样。儿童每天使用的词汇百分之九十跟父母是一致的,所以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藏在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里。那么具体怎么去和孩子说话,能够更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呢?以下五点建议,尤其适用于四岁之前的孩子。
第一、少用代词。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到这儿帮我把那个东西拿过来,你一定会很M或。这儿那个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重复出现的称谓,对他们扩大词汇库和加深认知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简单的一句话,你去蓝SE桌子上把正方形的那个盒子拿给妈妈。孩子开始不一定能够理解,可能会找很久也找不到。但如果有一天他准确的拿给你了,说明孩子对颜SE、形状和物品都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多和孩子讲述。
讲述是什么意思呢?大白话就是一边做事请,一边描述手上的活,哪怕孩子根本听不懂。比如换尿不湿这样说,妈妈来给你换尿布了,看都湿偷了,拿起来好重哦,闻闻看,哎呀好臭。当孩子刷牙的时候这样说,现在开始刷牙了。从上到下,从前往后,每个地方都要刷到哦,最后还要刷刷小舌头,是不是有点痒,这样说的好处是什么呢?你在描述每一项家务时,孩子的大脑同时也在吸纳父母的话,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和亲子依恋的建立,孩子慢慢就学会了变得独立起来。还能熟悉的将流程传达给第三者。
第三、言语的扩充。
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张嘴说一个字,家长就立马解读出来,然后给孩子安排上。比如孩子说水水,家长就把水递给孩子了,二话不说家长就跟孩子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把对话的步骤也省了。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言语扩充。比如你可以说:“宝宝渴了,希望妈妈给你水喝是吗?”久而久之今后的对话就会进化为妈妈:“我好渴你能给水我喝吗?”一岁多的孩子会跟你要抱抱,你可以说:“你累了想要妈妈抱是吗?”久而久之孩子会比同龄的孩子更早的说出这一句表达感受和想法的话。“妈妈我累了,我想你把我抱起来。”
第四、会提问家长注意不要所有问题都用封闭式提问法。
比如我手上拿的是什么,这个球是什么颜SE,去不去那玩,那孩子只有一个答案回答,这样对于展开交流没有什么帮助。简单的问答,你孩子学不到新的东西,要结合开放式的提问方法,比如怎么办?为什么抛给孩子,为什么掉地上的东西不能吃?如果是你的玩具被抢,你会怎么办?这一类问题孩子就不能用点头摇头或者伸手指一指就回答了,他一定要独立思考。最终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独立的解决问题。
第五、要常常使用儿项语言。
注意儿项语言不是儿化语,什么吃饭饭、喝水水、举高高是儿话语,不是很提倡家长使用,这里说的儿项语言是指儿童导向语言,具有语速慢、语调适当提高还有重复等等特点。这一点其实做过父母的天然就会使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正在公司开会的父亲接到两岁儿子的电话,可能音调就会立马切换:”宝贝,你在干嘛呀?想爸爸了是吗?爸爸今晚早点回家陪你吃饭好不好?”这就是儿项语言,能吸引孩子的耳朵,进而让他关注谈话的内容,千万不要总是用成伦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比如跟下达命令一样,说的很简短,没有任何语调的起伏,那是吸引不了孩子的关注点的。好了,以上的五点记住了吗?今天分享到这,记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