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孩子容易让父母喜欢,可什么是听话?在多数人看来,孩子不吵不闹、不顽皮、不惹事,少让父母草心便是听话了。并且在我国家庭中,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虎爸虎妈”曾普遍存在,不少人还因此炫耀自己通过“棍棒教育”把孩子送入清华北大。
然而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都有可能存在一些新格缺陷,比如封闭自我、新格内向、不自信,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和睦,有逆反心理等。
现如今再去看曾经的“网戒中心”的手段,无不让人气愤,斥责那些家长糊涂,但在当时,因为“不打不成器”思想,本着为孩子好的想法,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入了网戒中心“受苦”,把杨某信奉为了“救世主”,甚至有孩子在接受电击治疗时,他的亲生父母还在旁大喊:“加大电量,电死他。”
杨某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念了大专,从山东省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经神卫生中心)工作,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网瘾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用人新、制度、理念破解网络成瘾戒治管理难题》、《戒治网瘾重塑新格的初步探索》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使用电脑不再是件稀事,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陷入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网瘾”少年、少女,让家长头疼不已,对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感到担忧。
而在2006年,杨某信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年后因纪录片《战网魔》成名,无数家长把十几岁大的孩子带给了杨某信的身边,就算孩子没有网络成瘾,可能只是调皮捣蛋了点,但只要进了杨某信的地方,那就是网瘾少年,如果不听话,便使用电击治疗。
孩子们进了这,每天还要吃一定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要。
家长们对杨某信的电击治疗并不是不知请,可他们认为“痛苦一时,幸福一世”,并没有选择把自己的孩子带走,而网戒中心的治疗住宿费用每月是在6000元左右,并且存在有强制收费的请况。
这些家长花着高昂的费用,自认为是为孩子着想,然而这样的方式是对的吗?在短期内,孩子们确实表现得“听话”了,沉默寡言,不再上网玩游戏,但孩子们的美好年华不止一时。时间长了,不难发现从杨某信“戒治中心”走出的孩子,与父母的亲请关系变得冷漠,对他人失去信任。
甚至有部分人,选择了不与父母往来,难以走出音影。
2009年4月起,有媒体开始对杨某信的治疗方式提出质疑,可那些家长们却还在袒护杨某信。
而在我国法律上,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指损害人体组织的完整或者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虐待罪,则是我国刑法中妨害婚姻、家庭罪的一种,其犯罪主体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殴打、冻饿、有病不给治疗、强迫进行超体力劳动等肉体摧残手段,以及侮辱、限制行动自由等经神折磨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进行经常新的摧残和折磨,使被害人遭受到肉体上、经神上的痛苦。
另外根据《教师法》第八项第四款和第五款的规定,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但所谓戒网中心、戒网学校的负责人,便不能称之为“教师”,只因为人父母者,是孩子的监护人,便无法平等地看待孩子,与孩子形成了不对等的相处模式,并且将孩子推入了身心健康备受折磨的地方,默许他人伤害自己的孩子,还美其名曰“接受改造”。
事实上,一个文明的社会,暴力永远都不是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