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要朋友对你心照不宣,你先要对朋友做到心照不宣。
图|赵萝蕤与陈梦家
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照不宣的朋友,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比如当年曾被历史学家钱穆称为燕京大学“校花”的赵萝蕤,就以是否可以在对方家里“轮流住上一个月”为标准。
赵萝蕤生于1912年,浙江德清人。1926年考入燕大附中直接读高二。两年后直升入读燕大中文系。后转系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外国文学研究所,成为知名翻译家。1936年1月,赵萝蕤与大她一岁的“新月派”诗人、后转型成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青铜器研究专家的陈梦家,在燕大举行了婚礼,证婚人是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先生。1944年9月,陈梦家携妻子赵萝蕤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并主持研究工作。这年年底,赵萝蕤进入芝大英语系读博士。1947年9月,陈梦家先行回国,赵萝蕤留在芝加哥,以完成博士论文。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已打响。陈梦家和清华大学许多师生选择留下。是月底,赵萝蕤获得博士学位后也选择回国。她搭乘海轮先到上海。无奈此时开往北京的列车包括驶向北方的船都已停驶。幸好她找到了昔日在昆明认识、此时正在上海的欧亚航空公司经理查阜西,通过后者想方设法,她终于搭上“给傅作义运粮食的飞机”飞到北京。赵萝蕤后来回忆说,到京后“进入市区,我先到北大的汤用彤先生家里。我先到厨房里察看,有两三棵大白菜,几个机蛋。我发明了每家住一晚的办法。在昆明的八年中,我们结下了无数心照不宣的朋友,可以轮流住上一个月的”。显然,赵萝蕤到了汤先生家,感觉一如在自己家。而她说的“在昆明的八年”,就是指抗战中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在昆明创建西南联合大学度过的艰难八年。战时西南联大不仅集中了众多优秀教授和知识分子,更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栋梁之才。当时陈梦家在西南联大任教,赵萝蕤在云南大学任教。他们就是在西南联大时期——这个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下,交到了许多“心照不宣的朋友”。
赵萝蕤说的“心照不宣”,当然是对双方而言。不是吗,看他人如何对待你,正可以反观你怎么对待他人。查阅资料得知,原来西南联大时期的赵萝蕤和陈梦家,也曾这样心照不宣地对待朋友。如1938年7月28日,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写信给妻子高孝贞说:“昆明的房子又贵又难找,我来了不满一星期,幸亏陈梦家帮忙,把房子找好了……”两个月后,日机首次轰炸昆明,闻一多头部受伤,陈梦家等闻讯即前去探望。也是西南联大教授的吴宓,在这年9月6日的日记中记载,下午访赵紫宸(赵萝蕤父亲)、陈梦家。“适梦家、萝蕤夫妇在厨下制蒸馍,并煮牛肉。须臾熟,乃奉宓饱食,至以为美,而不易得也。”
要知道,在战时昆明物价高涨的请况下,能让吴宓“饱食”蒸馍、牛肉,被他很享受地赞叹曰“至以为美”,这对陈、赵夫妇来说,确实已不是一般的慷慨。
再如西南联大教授朱自清194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日记记载:“陈(梦家)先生写信邀我十二时用午餐,十时多去那里,午餐已经开始,不悦于这种缺乏一定礼节的款待,但菜肴不错。又进食逾量!”朱自清的“不悦”,在佳肴面前已根本不是事,而且他这顿午餐比平时吃得更多。朱自清还在这年8月6日的日记记载:“下午陈梦家赠面包一个。”从中可见出陈、赵夫妇对待朋友的那种真诚和不拘小节的率新。
同样的故事在闻一多身上也有发生。1938年6月27日,闻一多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快一个月了,没有吃茶,只吃白开水,今天到梦家那里去,承他把吃得不要的茶叶送给我,回来在饭后泡上一碗,总算开了荤。”这茶叶陈梦家是否“吃得不要”无关紧要,关键是闻一多视此茗一如开荤,其珍贵和关键处即在此。可见你如要朋友对你心照不宣,你先要对朋友做到心照不宣。
(陆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