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中国人健康和寿命受损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中风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而且,在中国死亡人数中,40%以上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近期,一项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的研究,对2017-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 2017 年到 2021 年,整体上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多项指标得到了改善,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然较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适当的管理。
图片来源:123RF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由心血管疾病流行请况(20.70%)、危险因素暴露请况(10.04%)、危险因素防控请况(36.56%)、疾病救治请况(18.12%)和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14.58%)5大维度数据构成,涉及52项指标,全面和科学地评估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心血管健康水平,从而识别心血管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薄弱环节。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总分范围为0-100,评分越高,意味着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
▲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CHI得分和排名(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制图:要明康德内容团队)
2017年,北京市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得分(75.37分)最高;2021年,上海市以83.27分,排名第一。
尽管各省级行政区划排名逐年变化,但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趋势。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始终排在前5位,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始终排在后5位。
整体来看,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评分大幅提升,总分为57.42分,较2017年(48.06分)和2019年(50.37)分别提高了19.5%(9.36分)和14.7%(7.05分)。
2021年,共有1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评分高于中国的总分(57.42分)。其中,排名前8的省级行政区划均在东部地区,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西部地区排名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划为四川省(63.7分),位居第9位;中部地区排名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划为湖北省(62.09分),位居第11位。
值得关注的是,2017-2021年,尽管各省级行政区划的排名升降变化较大,但除辽宁省外,其它省级行政区划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评分都有提升。评分提升最多的是湖北省,为16.1分。
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5大维度来看,上海市(19.53分)、宁夏回族自治区(7.26分)、北京市(33.06分)、北京市(14.13分)和上海市(12.35分),分别在心血管疾病流行请况、危险因素暴露请况、危险因素防控请况、疾病救治请况和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维度上得分最高。
而黑龙江省(4.07分)、天津市(7.26分)、广西壮族自治区(2.73分)、安徽省(5.72分)和西藏自治区(4.58分),分别在5大维度中得分最低。
▲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CHI各维度得分和排名(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制图:要明康德内容团队)
从各项指标来看,从2017-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多项指标整体上得到改善,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划中的相关指标得分有所提升,如:
因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的概率从2017年的8.74%下降到2021年的7.19%;
急新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由5.71%下降至4.60%;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0.25%上升至19.17%;
获得认证的胸痛中心数量,也从2017年的181个增加到2021年的1672个。
但与此同时,一些指标也处于下降趋势,如超重率在2017年为31.30%,而2019年则上升到32.74%,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33.56%。
此外,尽管上海市在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中排名第一,但肥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指标在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中排名较低,未来仍需加大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防控。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最后强调指出,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适当的管理。因此,人们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不仅要关注、管理自身的危险因素,还应积极参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筛查、管理,将各项健康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提升心血管健康水平,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