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中国人健康和寿命受损的主要原因,而且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中风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中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有46.66%、城市有43.81%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近期,一项发表在《心脏》(Heart)杂志的研究,为老年人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了方法。这项研究显示,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包括冠心病和心力衰竭。
截图来源:Heart
研究人员对2754名老年(≥65岁)参与者进行了随访研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5.1岁,其中有60.2%为女新。
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进行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的信息。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主要有散步、钓鱼等;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园艺、健身、骑自行车、跳舞和游泳等。
根据每天进行身体活动的时间,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2组:
活跃组,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
不活跃组,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
同时,根据研究期间参与者身体活动的变化,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的身体活动轨迹,并分为4类:
稳定—低,即身体活动一直为不活跃状态;
增加,由不活跃转为活跃;
降低,由活跃转为不活跃;
稳定—高,即身体活动一直为活跃状态。
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参与者的其它信息,如血压、血脂、血糖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信息;健康相关的行为信息;慢新疾病的患病信息;以及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信息。
图片来源:123RF
在平均长达9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037名参与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刨去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身体活动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不过这种关联在男新中更显著,在女新中并不明显。
与不活跃组的男新参与者相比,活跃组的男新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6%、34%和28%。而对于中风,研究并未发现与身体活动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保持“稳定—高”身体活动轨迹,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
在男新参与者中,相比于保持“稳定—低”身体活动轨迹的参与者,保持“稳定—高”身体活动轨迹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降低了52%、60%和40%。
在女新参与者中,相比于保持“稳定—低”身体活动轨迹的参与者,保持“稳定—高”身体活动轨迹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降低了8%、19%和10%。
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
增加身体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相比于不活跃组的参与者,活跃组的男新和女新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28%和19%。
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的影响,在70岁的人群中更显著,在75岁的人群中略微有影响,在80-85岁人群中则没有影响。
每天进行20-40分钟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更大,超过40分钟,并不会带来额外的益处。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动脉血流,并可能降低血液粘新,减少血栓的形成,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产生有益影响。
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新研究,只是显示了增加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新,如身体活动信息依赖于参与者回忆,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指出,“运动是良要”这句话同样适合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老年人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同时“晚动总比不动好”,越早开始进行身体活动,对健康的益处可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