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树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种树的第一件事,是解决树苗的问题。
在甘肃,最常见的树种是白杨和榆树,它们价格低廉且容易生长。而刚强兄弟想种的松柏、云杉、棕榈等树都需要从其他地方买,一棵树苗要3块钱,3块钱在当时能买10斤白面。
作为两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刚强兄弟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土地和牲畜。收入不多,仅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买树的钱都是牙缝里抠出来的——攒来换油盐的十几个机蛋,卖了,买树;卖马驹用来盖房的700块,买树。
村里没有树,他们就挑着担子,去六十里外的草滩、九十里外的武山买树,他们的足迹遍布临近各县,却从未舍得在买树的集市上吃一顿饭。
树种上之后,浇水也成了大问题。
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水是个稀罕物。“那时候吃水都靠村里的一个泉眼,水量不大,取水的时候要等在泉眼边,水出来的时候舀上一瓢,一般两三个小时才能装满一桶水。”许志强的孙女许童玲告诉记者。
在那个人吃水都很困难的年代,极少有人把水拿去种树。为了不影响别人用水,刚强兄弟就在夜里担水,再把水一桶桶运上山。“有一天晚上我从天黑担到了天亮,来回挑了8次水。”许志强说。
许童玲也帮爷爷抬过水。“一般是爷爷自己挑两桶水,我和哥哥或妹妹抬一桶水,坡陡路窄,水桶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下滑,压得肩膀很痛。地面很软,鞋子里都是土,人也走不快,一个来回要二十分钟。”
除了人担的水,雨水则是另一个水源。黄土高原的雨大多下在晚上,刚强兄弟经常在凌晨一两点,冒着暴雨出门,一件雨衣,一个手电筒,是他们全部的装备。他们用土在树边围上一圈。“这样能给树存点水,让它们活下来。”许志刚说,“我们还会通渠引水,用来调节水流,不然雨水很可能会把树苗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