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广播电视台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写到了酸枣: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唐代诗人韩翃的《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也有写酸枣的诗句:玉镫初回酸枣馆,金钿正舞石榴裙。
酸 枣
我国酸枣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 在山东临朐发现中新世 (距今1200—1400万年) 。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中期(BC6960~4887)遗址中,发掘出酸枣,以及其他果实。1936在浙江省湖州市钱山漾原始社会晚期(BC2750,属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酸枣核。广东省广州皇帝冈、番禺龙生冈、广西贵县罗泊湾等西汉墓中出土南方水果,也有酸枣。我国古文献中关于酸枣的记载从《诗经》起就有记载, “吹彼棘心”(国风·凯风) “墓门有棘”(国风·陈风) “交交黄鸟, 止于棘”, (国风·黄鸟) 这里的“棘”均指酸枣。《尔雅》中将酸枣称为樲枣, 与《孟子》中关于酸枣的记载相同。《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小枣”,指棘, 亦是酸枣。唐代《本草拾遗》载:“山枣树如棘, 子如生枣, 里有核如骨。”《本草拾遗》中将酸枣称为山枣, 并记载了山枣树及其果实和果核的特点。《开宝本草》亦载:“酸枣小而圆, 其核中仁微扁。”《开宝本草》中简单的记载了酸枣及枣核的形状。《农桑辑要》中还记载了几种酸枣食用方法。《本草纲目》:“酸枣与枣同类, 形状亦近似, 只是似是而小。”清代学者段玉裁作注:“小枣树丛生, 未成则为棘而不实, 已成则为枣, 棘庳于枣而束尤多。”《本草纲目》和清代学者在记载中都提到酸枣与枣的关系, 《本草纲目》对酸枣和枣的果实形状进行对比, 段玉裁的注则是对酸枣进化成枣进行记载。
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枣从酸枣进化而来,演化、驯化来自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酸枣分布区,属多条路径驯化、演化而来,陕晋黄河沿岸只是驯化、演化的一个地点,但这里现存古酸枣、过渡类型和古枣树资源更为丰富。然后枣品种又从黄河中游、下游枣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包括后来到国外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