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网
□胡思琦(重庆大学)
中秋佳节之际,作为节日标配之一的月饼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当之无愧的九月最火“甜品”。据艾媒咨询预计,2022年中国月饼销售额将达243.8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约85%。并且8年间,月饼销售规模始终保持同比正增长。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开始对月饼说“不”,“有人买没人吃”正成为当下月饼市场面临的尴尬处境。
原因何在?据北京深燃团队的调查,难吃和热量高成为如今人们不吃月饼的主要原因。有正在减肥的受访者表示:“太甜了,吃完又生气又后悔”;还有部分受访者吃完月饼后感叹到,“描述得那么有人,吃起来却有一种被骗的感觉,热量那么高却又那么难吃”。不难理解,在如今追求低糖低脂、健康生活的消费浪潮下,高糖高油食品正逐渐被人们拉入“黑名单”。而作为典型“糖油混合物”的月饼,难免成为一众减肥人士避之不及的食物。
食品行业资深分析师朱丹蓬提到,随着新生代人口成长起来,以及银发人群的升级,现在的消费端对于传统的产品存在一定顾虑。在颜值管理、体重管理、健康管理以及营养管理的考量下,国人对于高糖高脂高卡的产品是比较抗拒的,如何满足现在国人对这四个管理的需求,是整个月饼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诚如其言,当下的月饼市场,无论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夹心馅料,还是打着各种噱头的名贵包装,都缺失了对月饼作为食品的最重要特征——健康的关注。
专业人士提醒,月饼属于高油高糖的食物,糖含量高达45%到55%,油含量高达30%,热量很高,不宜多吃。由此可见,月饼被称为“热量炸弹”并不为过。而正常人每天的摄糖量最好控制在25g以内,换言之,吃一块重量约为100g的小月饼,可能需要我们用两天时间来“治愈”。甚至,对于部分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月饼确实算不上“健康食品”。那么,控糖时代,这些高糖月饼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这需要生产商和消费者共同来寻求破解之道。
在早期物资匮乏年代,“饱腹感”是人们追求的重点,故而,那时候的高糖油月饼很受人们欢迎。但在当下的控糖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升级、消费观念转变,“饱腹”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对月饼这一非必需新消费品的要求了,“低脂控油”成为人们追求的重点。生产商若想延长自身产品的生命周期,吸引更多消费者,不妨从健康这一角度入手,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寻找可供替代的低脂原料,如奇亚籽和南瓜紫薯等,从营养价值而非包装上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准抓住受众的心和胃。如此,未来月饼的零食化、甜品化可能也不再会是“奢望”。
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也不宜过度焦虑,将月饼视作减肥路上的“洪水猛兽”。毕竟,“人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在购买月饼前,消费者应量力而行,视自己的具体需求而定,避免浪费。当然,在选购月饼时,也要注意观察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相对低糖低脂的健康月饼,减少自己的后顾之忧。毕竟,月饼作为一种象征新的节日符号,吃月饼吃的更多是仪式感,而不应是负担。
控糖时代,谁来拯救月饼?这份答卷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写就。生产商及时转变生产观念,满足受众的需求;消费者理新消费,量力而购,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