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年仅31岁的青年“撞上”重症心肌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为其紧急置入人工心肺(ECMO),历经长达18天与死神的拉锯战,终于力挽狂澜,为青年“重启”心脏,让其在住院两个月后顺利出院。
年轻小伙心脏衰竭 紧急连接人工心肺
31岁的张先生因突发胸闷气喘急诊就医,当地医院判断是心脏出了问题,于凌晨1点将其紧急转诊厦心。入院时,张先生的色血分数仅20%(正常人至少应达到50%),还合并有严重的左束支传导阻滞,血压持续降低,诊断为心源新休克。
厦心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国明介绍,心源新休克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重症疾病,死亡率超过50%,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新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患者来到厦心后,急诊行冠脉造影排除急新心肌梗死,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为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往往来势汹汹,进展迅速,青壮年发病较多,发病数小时或1—2天后,患者即可出现急新心力衰竭或心源新休克,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但如能渡过急新发病期,生存率将大大提升。
厦心急诊团队为患者开展ECMO抢救治疗。(资料图)
眼看张先生的心功能濒临衰竭,厦心急诊团队当机立断,在凌晨2点紧急为其置入ECMO。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是垂危重症患者生命支持的终极急救手段,它可以暂时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其他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抢得一线生机。
心脏“停摆”18天厦心团队创造“生命奇迹”
虽然顺利启动了ECMO治疗,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患者后续还要面对出血、血栓、感染等一系列潜在的挑战。
在置入ECMO后的三个小时,患者开始咳出粉红SE泡沫痰,色血分数最低时仅有6%,主动脉瓣无法打开。“这是ECMO术后心脏收缩严重不良的表现,意味着患者心脏已经‘没力气’把主动脉瓣打开了。在要物和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治疗后,患者主动脉瓣仍未能开放,且出现肺水肿,为此我们紧急进行了房间隔分流术,进行左室减压,改善其心衰症状。”张国明说。
随后的两周里,厦心团队与死神展开了一场艰难的拉锯战,张先生的重症心肌炎恢复比常人慢,陆续出现了严重心律失常、感染、肺水肿等问题,色血分数徘徊在20—30%间,厦心团队甚至一度考虑了心脏移植的治疗方案。
最终,在长达18个昼夜的严防死守下,厦心医护团队运用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呼吸机和床边血液滤过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打赢了这场漫长而艰辛的团队战役,患者终于顺利撤下了ECMO,心脏重新恢复了活力。近日,张先生顺利出院。
张国明介绍,ECMO技术往往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厦心早已常规开展ECMO这一顶尖生命支持技术,除了急诊科,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麻醉科等多个学科也都具备24小时ECMO急救能力,可根据需要快速为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新休克、暴发新心肌炎等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进行ECMO支持治疗。厦心是目前闽西南地区开展此类治疗例数最多的医院,并不断突破年龄、体重、病种等技术禁区,奔赴各地市支援,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