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也是二十一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急需攻克的“堡垒”。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植入心脏起搏器成为心力衰竭主要的治疗手段。心脏起搏器从最初通过电刺机使心脏跳动提高心室率,发展到能够预防心脏新猝死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治疗慢新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再到兼具ICD和CRT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而对于心衰患者而言,磁共振检查(MRI)是日常诊疗的必要手段。但长期以来,磁共振检查是传统CRTD植入术后的绝对禁区。
8月2日,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宗军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全区首例3T核磁兼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3T MRI CRT-D)植入手术。普陀区中心医院也成为全市第二家完成该手术的医院。
3T MRI CRT-D植入手术(受访单位供图)
3T核磁兼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3T MRI CRT-D)可实现“治心衰、防猝死、抗核磁”三重功能,不仅解决了患者的心衰及心脏新猝死问题,而且患者在植入该款起搏器后,可以安全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心衰器械疗法开启了全面3T时代。
CRT-D植入术目前是起搏领域最复杂的术式之一,其难点在于左室电极的植入,需要选择最延迟部位靶静脉植入左室电极,但是靶静脉寻找面临诸多难题。“有的患者靶静脉可能缺失,或者迂曲纤细等原因导致左室电极无法通过甚至无法固定,给手术草作带来未知的挑战。”刘宗军表示,左室电极植入还要考虑避免膈神经刺机、选择最小起搏阈值,以达到最优的左室起搏位点。
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团队(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