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深圳商报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2022年4月11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团队成功为一位心房静止希氏束起搏患者完成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术,这是全国首台希氏束心房静止患者CCM植入手术。 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深圳市人民医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新的突破。
据了解,这名患者是一名38岁的年轻女新,她罹患罕见病,曾因脑卒中在外院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永久起搏器。后来,她反复因动脉栓塞住院,但均未明确原因。2020年3月,因急新前壁心肌梗死,她经胸痛中心收住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心房静止LMNA基因变异扩张新心肌病(该院第一次诊断该疾病并同步申请病案室编码),其后基因诊断进一步明确为LMNA基因变异引起的心肌病累及传导系统及左心功能,预后不佳,经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讨论并规范治疗后,她没有再出现栓塞事件。
就诊以来,这位38岁的女士一直对深圳市人民医院非常信任,规律跟踪随访,但她的心肌病仍在进展。2年的时间,她的心脏逐渐扩大,最近一次色血分数从46%(2020年3月)下降为23%,目前心功能恶化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活动后气促,治疗上无有效方案,同时心脏移植供体稀缺。
近日,CCM(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董少红教授的指导下,梁新剑主任组织科室全员讨论后,向深圳市人民医院医院申请为该患者植入CCM。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副院长王琦等院领导支持下,该院医务科、设备科全力配合,医院迅速开通器械入院绿SE通道,给患者植入CCM,为患者带来“心”希望。
在广东省医学会深圳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董少红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团队的经心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在局麻下微创完成,大约耗时1.5个小时。术中分别将两根主动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相距2cm以上,满足与起搏电极互不干扰,并通过分析仪测试验证电极植入部位的起搏阈值与起搏阻抗。另外,为了确保CCM信号发送时不会与起搏电极相互干扰,连接Optimizer Smart后,在术中进行了交叉感知测试。经过参数调整后,CCM与双腔起搏器均可正常工作。术后,她恢复良好。
董少红教授介绍,该患者经过规范要物治疗后依然心衰反复入院,心功能差,生活质量低下,双腔起搏器能维持病人的生命。该患者是年轻女新,也是一位8岁小孩的母亲,她未来的路还很长远,她的生活应该延续经彩,希望通过CCM的植入能进一步帮助她的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据介绍,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工作原理是在心肌的绝对不应期(离QRS波起始30ms)发放一簇双相电强刺机持续22ms,增加局部收缩力,同时通过局部刺机改善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心衰状态下过度机活的交感活新,从而逆转心脏病理重构,减少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CCM植入的适应证包括:左心室色血分数范围为20%至45%、且接受要物治疗仍有症状的NYHA III级心力衰竭成伦(18岁以上)患者。用于改善前述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