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巴人不仅仅是在生理上适应了所处环境,同时经过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厚重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我们所熟知的文化并不相同。例如,有些地方实行一妻多夫制,且妻子的丈夫多为兄弟。这种习俗的出现也是为了帮助夏尔巴人适应其特殊的生活环境,比如当一个丈夫外出猎牦牛时,妻子需要有一个强壮的丈夫在家。
结论
当我们研究这些从夏尔巴人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时,一些更宏观的生物学观点显现了。
1
首先,关于适应能力的问题。人类可以在某些极端环境中生存,这种环境所涉及区域可能比迄今所知的人类起源地非洲大草原还要偏远。我们可以使自身与多种环境匹配,像老鼠、蟑螂等其他动物一样,我们也有广泛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相反,许多其他物种需要经确地与某种小环境相匹配。企鹅能够适应在冰冷的大洋中捉鱼,在南极冰面上繁衍后代;印度豹可以在追逐黑斑羚时疾跑到100 千米的时速;变SE龙或竹节虫则经于伪装术,使自己免于被食肉动物俘获。这些动物都惊人地与它们所处环境相匹配。
2
第二点经验是关于代价。北极熊不适应在热带地区生活,而马来熊也不能适应北极圈的生活。如果它们交换生活环境,都将难以存活。同样地,尽管人类已进化到可以居住在多种环境中,但这种适应力并非无限度的。虽然我们能够在极限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但如果我们试图超越这些环境极限,必定要付出代价。
所以一个物种如果生活在与其匹配的环境中,则会繁衍生息。反之,则发生错位。环境与自身构造越是错位,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在《匹配or错位:身体是世界的密码》一书中称这种代价为错位范例,这种错位的代价往往是疾病,就像夏尔巴人栖居于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谷中,造成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