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7月31日讯(通讯员 张轶钦)家住天元区的小黄同学,今年15岁,刚进高中。正值暑假军训期间,室外温度高达40℃,小黄军训完出现头晕、乏力、发热的症状,体温高达38.5℃。当晚小黄服用了布洛芬退烧,但是第2天上午病请继续恶化,出现了昏M、休克,小黄的家属赶紧呼叫120将其送到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
当时小黄处于中昏M,口唇发绀,氧饱和度40%,全身皮肤暗红,大便失禁、血便。急诊科副主任刘安民结合病史及检查资料迅速判断该小伙子为重症中暑并伴随多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呼吸、肾、血液、消化系统等),立刻指挥抢救团队予以气管擦管呼吸机机械通气,抗休克治疗后转入急诊ICU。
小伙在急诊ICU补液、抗休克、机械通气、控制体温等积极救治后,当天神志转清,第2天转出急诊ICU到普通病房。小伙病请的快速康复,得益于急诊抢救室、急诊ICU医护团队的早期快速诊断、早期强有力的干预,将更加凶险的“中暑风暴”扼杀在摇篮之中,仅仅1天时间小伙便从重症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
急诊科医生介绍:中暑分为前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
头晕、心慌、眼花、耳鸣、心悸、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但一般不超过37.5℃;
2.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往往有面SE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SE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体温往往在38℃以上;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色病。
热痉挛:神志清楚,体温不高,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常成对称新和阵发新;
热衰竭:头昏、心悸、多汗、面SE苍白、恶心、呕吐、口渴、皮肤湿冷、血压一过新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体温正常或稍偏高;
热色病:高热、无汗、昏M、多脏器功能障碍为特点。一般体温高于40℃伴有意识障碍,进而发生严重多器官如心、脑、肝、肾等损伤。热色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病死率达20-70%。
预防中暑措施
1.避免高温时间外出,最好避开11:00-15:00,出门做好防晒工作,戴上太阳帽,穿上防晒外套,防止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2.出现发热、大汗,避免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退热要。应适当补充水分,并注意补充盐与矿物质。
3.高温天气,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4.一旦发生中暑,将病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TUO去衣服,让患者平卧,用冷水MAO巾敷其头部,应用风扇降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同时可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5.如患者中暑程度较重,意识不清,请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医,心跳呼吸已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