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感谢祖国!”
在这里,义诊经常变成“省亲大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若不是身处海外,真难以体会其中的含义。在义诊区,医生们听到最多的是思乡话,讲的最多的是抚慰语。
除了中资企业,医疗队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当地山区。2022年底,医疗队驱车300多公里,历时12小时到达尼泊尔马齐小镇,为当地居民义诊。义诊常常路途遥远、住宿条件差,但医疗队员乐此不疲,因为尼泊尔人民的善良、淳朴和热请好客时时刻刻感动着他们。
“作为中国医生特别有自豪感。”崔志利笑道,“中国医生在当地特别受欢迎,晚上出去遛弯时,经常有尼泊尔民众隔老远就同我们打招呼,不断向我们说‘Hello!’‘Hello!’。”
不同语言,不同民族,民心不是天然就相通的,但善意总能跨越高山,突破人心的隔阂。
援尼医疗队员刚到尼泊尔时,院方的欢迎仪式。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日前,国家卫健委对在卫生援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39批中国医疗队、1批中医抗疫医疗队、1批公共卫生专家组和2个管理服务单位予以通报表扬。河北省选派的第14批援尼泊尔中国医疗队榜上有名。
在他国土地上,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国家的窗口。自1999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尼泊尔派遣援外医疗队以来,24年间,改变的不只是增加的床位,还有多种先进技术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在这里,一批批的援尼医疗队员成为“白衣外交官”,用自己的医术仁心为当地贫苦人民点亮生命的微光,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力量!
在这里,“中尼友好”不是只写在新闻里,它跨越喜马拉雅山,时刻发生着……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 刘圆圆 燕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