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皇族溥杰(溥仪的胞弟)的妻子就曾在《食在宫廷》中写道:“本来中国(北京)的饮食没什么特SE,明朝都城移到北京时,宫廷里的厨师大部来自山东,因此山东风味便从宫中、民间普及开来。”
宫廷菜的身份,把鲁菜塑造出了“豪华、讲究、有排面”的特点。光是报菜名,就能唬住众人: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诗礼银杏、阳关三叠、雨前虾仁、乌云托月、汆西施舌……
△鲁菜讲究的就是一个“奢华”。
就拿这次出圈的“九转大肠”来说,在过去,那也是用来招待贵胄清流的,普通百姓哪得几回尝。
“九转大肠”出自清光绪初年,济南富商杜氏和邵氏所办的九华楼,做法一点也不“欺客”: 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出勺入锅反复数次,直到烧煨至熟。所用调料有名贵的中要砂仁、肉桂、豆蔻,还有山东的辛辣品:大葱、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汤、香油等。
这样做出来的九转大肠不仅甜、酸、苦、辣、咸兼有,烧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偷亮,肥而不腻。有食客吃了之后,建议用“九转仙丹”里面的“九转”来形容这份大肠,意为此味只应天上有。
△真正的九转大肠,当时只有名流吃得起。
讲究“排场”的鲁菜,其实最考验技法。所以它也是中国八大菜系里“技法最丰富也最复杂、难度系数最大、最考功夫”的菜系,没个三五七年,鲁菜学徒们恐怕连菜刀都碰不着。
比如 葱烧海参,看起来简简单单,不就是汤汁浇在海参上,再用大葱点缀么。
此言差矣。光是海参的泡发就得连续数日,熬到眼皮发白,而这道菜的灵魂还不在那条参上,在于 汤汁勾芡是否浓稠得当。
浇到海参上的汤汁得用火腿、猪肘、老鸭、整机、排骨细细熬煮,汤汁勾芡后不会浓稠黏腻,而是轻薄芳香,SE泽偷明,才算上乘。这样吃起来的葱烧海参不仅Q弹筋道,还葱香四溢。
△葱烧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