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味千拉面的创始人看了也得大为后悔,当初如果起名“鮨·味千”,一年起码多挣一个王健林小目标。
@G僧东东
外来餐饮们贵出的那部分溢价,所买到的大概率并非口味的加倍,而是“眼界”“品位”等附加价值。
前两年口袋充裕的年轻人,或许还愿意为此体验一把花钱的爽感,顺便购买一些身份认同。
但这两年越来越意识到攒钱重要新的年轻人,这拔除消费主义的第N剑,终于还是斩到了下午茶头上。
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
这两年的种种风险,让最容易一脚踏入消费主义陷阱的年轻人,也越来越追求实际了。
不仅在各大平台对消费主义三省吾身,TUO口而出的就是一百个攒钱技巧。
他们对于外来餐饮文化的玩梗看似只是吐槽搞笑,但在不经意间,却完成了一次对消费主义的解构尝试。
第一步,是揭开消费品们神秘的面纱。
所谓东北taco、四川Omakase,或者用天花乱坠的西餐菜品取名规则来改造本土饮食,都是对于神秘的外来餐饮文化的“祛魅”。
提炼本质、在本土饮食里找到可类比的东西,就能让这些新鲜玩意儿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但一味强调“它不值得这么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