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是揭开消费品们神秘的面纱。
所谓东北taco、四川Omakase,或者用天花乱坠的西餐菜品取名规则来改造本土饮食,都是对于神秘的外来餐饮文化的“祛魅”。
提炼本质、在本土饮食里找到可类比的东西,就能让这些新鲜玩意儿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但一味强调“它不值得这么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消费主义的真正核心,还在于 为商品赋予符号,又将符号与人人追捧的特质挂钩,以此促进更高的消费。
比如骑白马的是王子、喷coco小姐香水的有魅力、逛Costco的是中产、背得起爱马仕的是富婆、穿MaxMara的人不用自己开车门……种种营销不一而足。
而最近坦然在“下午茶”时间大吃家常菜,自称公主王子的年轻人,和他们大喊“公主殿下”的捧场评论区,就是在尝试消解这一逻辑,共同向全世界宣布:
不好意思,骑白马的也可能是唐僧,骑驴的照样能成为王子。
消费主义的陷阱逻辑,在一生要强的中华儿女这儿也得打个半折。
下午茶时间不必在人均六百的西餐厅割钱包放血,哪怕吃的是两块钱一个的大肉包子,依然可以是王子和公主。
@女篮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