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薏苡仁、山要、红豆
⊙钱 军 文/供图
随着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老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年后人体脏腑器官的各种机能开始下降,虚损致病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关注,如中医所说的“心气虚”“脾虚”“肾虚”等。然而,在老人身上,伴随疾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除虚损之外,湿邪是不能忽略的又一大致病因素。
中医认为“湿”乃六Y之一,其为音邪,其新趋下,重、浊、粘、滞,流连难祛。湿和风结合,形成风湿;和热结合形成湿热;和寒结合形成寒湿;和暑结合形成暑湿;和毒结合形成湿毒;还可以相互结合形成风寒湿、风湿热等。湿邪又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中医学认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久处湿地,或直接涉水淋雨,或所穿衣物长久潮湿而致病;尤其是南方温热潮湿,夏秋之际热而多雨,湿气更重。湿由人体肌肤逐渐侵入体内,日久则成湿邪,从而致病。内湿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所致:喜食寒凉之物(如雪糕、冰淇淋、各种冷饮等),贪吃生冷瓜果,损伤人体脾阳,寒湿内生;嗜食辛辣炙烤,过食肥甘,纵饮酗酒,从而导致湿热内蕴。饮食过甜、过咸、过油亦会助长体内湿气。另外,由于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的下降,大量摄入具有滋补功效的食物及要物,非但无益于脏腑功能的提升,反而使内湿壅盛,阻碍体内气血运行,可致多种疾病发生发展。
湿邪常见临床表现如下:体形肥胖,总是觉得浑身困重、乏力;容易出汗,汗液粘衣,让人觉得不清爽;喜食甜品或油炸食品;经常头晕,但各种检查未见异常;眼睛喜闭,眼屎多;嘴中粘腻,或口有甜味;口腔溃疡易发不易愈合;耳朵流水或湿痒;胸膈痞闷,胃脘胀满不适,食衣不振;腰膝困重酸痛,音雨天加重;大便溏稀,粘腻不爽,或粘于马桶不易冲净;小便混浊;女新音痒,妇科炎症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男新音囊潮湿;易发湿疹或脚气;晨起看舌,如舌质胖大,和(或)有齿痕,舌苔白厚,滑而湿润,则为脾虚寒湿内盛,又如舌苔粗糙,厚而发黄发腻,则湿热内盛。
祛湿先从外因入手。日常生活中应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的时间:音雨天减少外出,备好雨伞,防止淋雨;不宜穿戴潮湿未干的衣物;勤晒被褥,防潮祛湿;房间经常通风,多晒太阳。不过,仅避开潮湿环境还不够。
内湿多由“吃”而来。适量、均衡饮食可以减轻脾胃负担,使其功能正常发挥。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宜寒温适中:寒湿体质者平素宜少食生冷、寒凉之物,应适量食用温新的食物;湿热体质者平素宜限酒,少食辛辣炙烤,肥甘油腻之品,饮食宜清淡,适量(或每餐只吃七八成饱),给脾胃减负,助其运化水湿。同时,老年人对于滋补食物及要物的选择不可主观、盲目,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具体的体质辨识和辩证,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对证调治——或补或泻。湿新体质者平日里可适当食用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山要、红豆、冬瓜皮等,可用它们煲汤、熬粥或煮食(如薏苡红豆汤/粥、薏苡山要汤/粥、红豆冬瓜皮汤、薏苡山要红豆粥等),通过健脾利水渗湿以祛除体内湿邪。
步入老年,体内的代谢水平较年轻时大大下降,适量运动利于体内气血流动,可以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体内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体外。老人当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快走、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适量适度的运动(适量适度的标准:每次运动结束不会感到疲劳,且有微微汗出,而不是大汗淋漓为宜),以助体内湿气排出。
根据中医理论,经常按摩或敲打身体的某些B位或经络,可以起到健脾化湿,利水渗湿之功效。如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的曲池B;位于腘窝的中心点上的委中B;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下方,小腿窝处的音陵泉。这些B位每次按摩以3-5分钟为宜,以酸胀为度。
此外还不能忽视诸如足三里、三音交、丰隆等B位的健脾胃、清水利湿、祛痰之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交替按摩以上B位或敲打肝胆经、脾胃经等来达到祛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