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 睿 通讯员 梁静婷
“新书记有想法敢作为,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林地确权问题,还带动了村财增收。”2022年12月15日,林农郑永广在为自家最后50亩林地确权进行测量时开心地说。
林农口中的新书记名叫郑联文,2021年9月,优秀青年郑联文响应“能人回引”工程号召,回到尤溪县八字桥乡下畲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下畲村林地资源丰富,但集体经济薄弱。针对村财收入少的现状,郑联文展开了探索实践。
一年多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林间山头,实地走访林农,了解历史遗留问题,寻找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点,结合村请实际制定实施《林地被侵占解决方案》,耐心细致讲解方案内容,争取群众理解,并通过林地确权测量、征收林地使用费等方式,将被占用的3000多亩林地重新收归集体,通过集中发包方式实现村财增收5万元。
八字桥乡地势偏远,发展滞后。为推动村财培源,2021年以来,八字桥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能人回引”基础上,坚持全乡产业规划“一盘棋”,实施“整乡推进”行动,成立了由驻村工作组、各村书记组成的村财增收项目团队,因地制宜探索“一村一策”“一业一策”,在“优势”上谋出路,在“需求”上提短板,全域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跟下畲村一样,罗岩村、黄龙村也在林地上做文章,通过建立林权纠纷调处机制、签订林木转让合同等方式,带动两个村村财增收近80万元。同时,一批林权抵押还款难、山场管护合同纠纷化解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以先进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在“整乡推进”行动的号召下,八字桥乡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强化烟农技术培训,洪田、洪牌村率先流转农田300亩,发展“烟叶+制种”产业,当年推动村财增收20万元。在“黄金叶”的示范作用下,村头、后曲、龙湖等村也相继走上了“烟叶+制种”的产业发展道路。村头村作为集镇所在地,发挥自身优势,盘活沿街店面、村文化活动中心、工矿用地等资源,实现年增收6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八字桥乡党委还推行建立了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发展模式,采取“以强带弱、强弱结合”方式,成立厚福联村党总支,按照“乡级统一运营、村级集体收益”的办法,吸纳各类扶持发展资金360万元,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厂房、金柑文化产业园等增收项目建设,按股权分配收益获取村财收入,推动龙湖村、彭新村等5个经济薄弱村每年实现增收3.6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以党建联合促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八字桥乡党委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年终考评以及村干部“工分制”管理范畴,年初“列清单”、年中“对账单”、年底“收成绩单”。截至2022年10月,八字桥乡10个村均已完成上级增收任务,其中5个村超过30万元,村财增收较往年实现了实质新突破。
整乡推进促增收,全域提升强振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思路,挖掘政策,用好人才,盘活资源,在巩固现有成效基础上,继续扩宽增收渠道,实现全乡各村村财增收。”八字桥乡党委书记胡宗瑜说。